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微粒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铝原子间有间隔,间隔很小,难以压缩.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由于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桂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金秋九月到处桂花飘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快.所以,在阳光下,温度高,湿衣服容易晾干.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过氧化氢和水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2、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下面我们对二氧化碳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
①②③④
(填序号)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化石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某些矿物如CaCO3等的加热分解.
(2)啤酒(或可乐、雪碧等)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等物质.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检验瓶装啤酒(或可乐、雪碧等)中的二氧化碳.
方法一:
打开瓶盖,塞上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将瓶内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含有CO2

方法二:
打开瓶盖,塞上带有导气管的橡皮塞,将瓶内气体通入盛有燃着蜡烛的集气瓶中,蜡烛熄灭,证明其中含有CO2

(3)右图所示是一个现代化植物生产车间(温室),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肥可通过调节二氧化碳来补充.
①在这个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满足了植物对温度及矿质元素的需求,要实现通过补充CO2使作物增产,所需的另一条件是
光照

②此温室可视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构成该系统的生产者是
植物
.若此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右图的坐标上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
(4) ①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气体,是否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原料?
(填“是”或“否”)为什么?
否因为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硫酸与大理石的进一步反应

②甲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上反应.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A、B、C、D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甲图装置相同的效果?
BD
(填写编号).

(5)写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2HCl═2NaCl+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广陵区二模)自热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的“暖宝宝”进行了初步验证性探究.
品名:XX“暖宝宝”
成分:袋内物质:铁粉、水、活性炭、食盐、蛭石等                    
内袋材料:微孔透气无纺布    
外袋材料:不透气塑料         
用法:临时用前,打开外袋取出内袋,直接贴在衣服上.打开外袋后保持温暖12小时.
【实验一】拆开包装袋,观察袋内物质,袋内物质主要为黑色粉末,其中混有“亮黄色”固体小颗粒
【提出问题】如何获得“亮黄色”固体?它是说明书中的哪种物质?
【讨论交流】雪儿:先用条形磁铁先将铁粉“吸出来”,然后再做处理.
【实施方案】用条形磁铁吸附黑色粉末,反复多次.
【实验结果】黑色粉末全部被吸尽,剩余物质为“亮黄色”固体小颗粒.
【提出疑问】瑾瑾:说明书中不是有“活性炭”吗?它怎么也被磁铁吸走了呢?晨晨:“亮黄色”固体是蛭石吗?
【上网查询】
(1)暖宝宝中活性炭吸附大量潮湿的空气,为铁粉氧化提供条件.
(2)暖宝宝用蛭石属于膨胀蛭石系列,主要使用型号有:20-40目或40-60目金黄色膨胀蛭石.蛭石是一种铁镁质铝硅酸盐矿物,因加热时能迅速膨胀,弯曲呈水蛭(蚂蟥)状而得名.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保温材料.
【小结】颖颖:被吸出的黑色粉末中应该含有“活性炭”粉与食盐.
【实验二】如图是兴趣小组验证黑色粉末中含有碳粉的实验装置图.
【反思评价】
(1)上述验证黑色粉末是否含有碳粉的方案是否可行?
不行
不行
,理由是
因为酒精灯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对“黑粉中是否含有碳的”检验产生干扰
因为酒精灯燃烧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对“黑粉中是否含有碳的”检验产生干扰

(2)发热原理是“铁粉氧化锈蚀”放出热量;其中的氯化钠的作用是
加速铁粉锈蚀(氧化),较快地放出热量
加速铁粉锈蚀(氧化),较快地放出热量
;在此变化中
化学
化学
能转化为
能.
(3)大胆猜想黑色碳粉能够与铁粉一并被吸出来的原因是
碳粉因为具有强吸附性,吸附着潮湿的空气,且碳粉相对较轻,粘附在铁粉上可以被一同吸走
碳粉因为具有强吸附性,吸附着潮湿的空气,且碳粉相对较轻,粘附在铁粉上可以被一同吸走

(4)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黑粉中含有氯化钠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被吸起来的黑色粉末加水溶解后过滤,取所得滤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硝酸银
硝酸银
溶液和
稀硝酸
稀硝酸
,(均填名称)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溶解
白色沉淀不溶解
含有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枣庄)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
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CaCl2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Na2CO3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
实验1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2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实验1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而实验2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
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
;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枣庄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CaCl2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Na2CO3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                                       ;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枣庄卷)化学(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在生活中用途广泛.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浅红色.结论: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取适量碳酸氢钠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再把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试管,木条熄灭,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探究实验3】能与碱反应

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用试管取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提示:可以选择CaCl2溶液做试剂,通过证明有Na2CO3生成,从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如图,两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甲、乙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甲、乙两个实验的目的性区别是                                          

有同学提出两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                                       ;要证明有Na2CO3生成,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