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根据图1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AD(或AF)(填序号,下同),检验装置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用热毛巾捂住试管(合理均可);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
(4)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提示:NaOH溶液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2图甲),其原因是SO2与NaOH溶液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
(5)为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氢氧化钠溶液,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图2乙中a(填“a”或“b”)处刻度线保持水平.

分析 (1)根据常见的仪器回答;
(2)根据发生装置的选择条件进行判断,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分析.
(3)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因此不需要加热;
(4)用G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其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瓶内压强变小;
(5)根据量筒的示数是上大下小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根据图可知该装置是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气体,故选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故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等方法;
(3)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取少量氨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为了得到平稳的氨气流,应控制反应物的量或反应物的浓度,而D中的分液漏斗可逐滴滴加液体,控制反应物的量,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4)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
(5)量筒的示数是上大下小,所以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A图中a处的刻度线保持水平;
故答案为:(1)酒精灯;
(2)AD(或AF);用热毛巾捂住试管(合理均可);
(3)C;
(4)SO2与NaOH溶液反应,导致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玻璃片“托住”;
(5)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及氧气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及物理与化学相关的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的以后,同学们认真观察、大胆质疑,又提出了以下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真的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了吗?
[设计实验]
利用如图1的实验装置,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同批次的颗粒状和块状大理石,分别与10%、7.5%、5%、2.5%、1%的稀盐酸(每次用量均为70ml)进行实验.每一组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采用连续收集的方法,即收集完第1瓶马上开始收集第2瓶…顺次完成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为止,并记录收集满每一瓶二氧化碳的所用时间,如表1.
表1  连续收集二氧化碳时各瓶所用的时间
瓶子序号
石灰石的形状
盐酸的浓度/%
1234567891011
10颗粒989121420192130195-
块状1212161922243756177-
7.6颗粒1311121517265555153-
块状1513151721233255119-
5颗粒1418183263-
块状203159-
2.5颗粒43-
块状4661-
1颗粒-
块状-
注:表中“-”表示该瓶气体未能收集满,空白表示实验已结束.

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还要考虑气体的收集率的问题,即:$\frac{实际收集的气体总体积}{理论计算的产生气体的总体积}$×100%
由此将表1中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表2.
表2  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收集率
盐酸浓度/%107.55
石灰石形状颗粒块状颗粒块状颗粒块状
理论计算的产生气体总体积/mL224116491099
实际收集的气体总体积/mL1450130513051305725435
收集率/%655879796640
[提出问题]除此之外,收集的时机是否会对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纯度造成影响呢?
[设计实验]利用浓度传感器,将第一步实验中“7.5%的盐酸与块状石灰石”的一组实验中第1、2、3、4号集气瓶进行测定,并将二氧化碳的浓度记录在表3中.
瓶序1234
CO2的浓度/%52.685.292.393.6
根据以上那个探究过程,结合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图1的锥形瓶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制备二氧化碳时选择浓度为7.5% 的盐酸最为适宜;当选用适当浓度的盐酸后,石灰石的形状对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无(填“有”或“无”)显著影响.
(3)若要收集得到浓度比较高(80%以上)的二氧化碳,对收集的时机你有怎样的建议:反应一段时间后再收集.
(4)依据探究过程说一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不能选用排水集气法呢?说明理由只要选用适当的浓度的稀盐酸在适当时机收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MgH2固体可以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H2+2H2O=Mg(OH)2+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
(2)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3)实验室用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用装置A制氧气,装置A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药品中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5)在C装置中观察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现象时,才能收集气体时,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b(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6)可以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检验D装置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空气中各种成分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请根据下列叙述填写空气有关成分的名称.
(1)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氧气;
(3)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二氧化碳;
(4)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稀有气体;
(5)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0 g 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D.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填空:
(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A.氧 O;B.氖 Ne;C.钠 Na;D.硫 S;
(2)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是B;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容易得到电子的是A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农业上常用10%-1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将4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稀释成10%的氯化钠,需加水的质量为(  )
A.80gB.40gC.20gD.1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