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1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1)如果A是葡萄糖(C6H12O6),它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元素(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3)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3H2O,R的化学式为C2H6O.
(4)碳酸钾是无机盐,写出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
(5)科学家用NaOH溶液喷淋吸收CO2(如图2),对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该方法中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B.物质是①是Na2CO3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D.整个过程至少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分析 (1)根据有机物的概念分析解答;
(2)根据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的循环解答;
(3)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
(4)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5)要捕捉二氧化碳,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①是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 解:(1)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由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葡萄糖的化学式可知它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2)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是指碳原子这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填:元素;(3)由题中所给反应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的原子和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后共2个C、6个H、7个O,反应前有6个O,则R中共有2个C、6个H、1个O,即化学式为C2H6O.故填:C2H6O;(4)碳酸盐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可知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填:K2CO3+2HCl=2KCl+H2O+CO2↑;(5)A、碳酸钠要转化生成氢氧化钠,可以使用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碳酸钙能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此反应是分解反应;生成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是化合反应;该方法中不涉及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可以转化生成氢氧化钠,故①是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钠溶液经过操作①能得到碳酸钙沉淀,则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然后经过过滤得到碳酸钙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析反应流程图,在此反应中过程中,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能重复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但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掌握自然界的碳循环、化学式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酸钙与氧化钙、氢氧化钙的转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某学校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B中出现的现象有什么?写出A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为避免CO污染空气并回收利用CO,B装置后边应连接的装置是E(填序号).
(3)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再加热,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封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中经过磨毛处理的是(  )
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锥形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学习小组用相同的光亮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一周后可观察到:试管①和③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②中的铁钉明显生锈,且C处生锈最严重;
B.试管①中加入的蒸馏水应是新制的蒸馏水,其目的是排尽其中的氧气
C.试管③中可选用氢氧化钠固体做干燥剂,以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D.由此实验可以推断,可以通过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金属保护膜、烤蓝、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等措施防止钢铁生锈
(2)若要除去实验中生锈的铁钉表面的锈,试写出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如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不同的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固体甲为四氧化三铁.
(2)请写出检验Y的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
(3)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
(1)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种液体体积之和.
(2)举例说明反府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海水“制碱”.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査阅资料:①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②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
③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盐水精制的过程是除去溶液中各种杂质的过程.为将盐水中含有的Ca2+、Mg2等沉积,可以向其
中加入过量纯碱和烧碱,此时将混合液中不溶物除去的方法是过滤,溶液中多余的纯碱和烧可以加盐酸试剂来除去.
(2)氨碱工业最关键的一步是:在加压的条件下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溶液中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在这个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3)在氨碱工业的历史上.如何处理流程中剩余的氯化铵溶液,出现了两种工艺:
一是“索尔维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熟石灰,产生了可循环使用的氨气、氯化钙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二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即在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晶体,降低了氯化铵的溶解性,使氯化按晶体单独析出,氯化钠溶液则可以循环利用.
(4)在氨碱工业处理剩余的氯化铵溶液时.为何不直接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铵固体?
答因氯化铵受热易分解
(5)写出碳酸氢钠热解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变化过程中,与物质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B.氢氧化钠长期置于空气中变质
C.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降温D.小苏打在做馒头时用作发酵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并将得到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集,实验步骤如下:

(1)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
(2)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2,打开K1,通入CO气体一段时间,排除装置内的空气,此时装置存在的缺陷是一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3)继续通CO,在出口M处将气体干燥并用小试管收集后检验气体纯度,待装置内气体纯净后,打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点燃酒精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不变浑浊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打开K2,此时装置D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