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从微观角度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微观解释 
 A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 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尘土飞扬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食物腐烂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 敞口放置的盐酸变稀 分子在不断运动
A.AB.BC.CD.D

分析 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解答 解:A、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存在引力,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宏观物质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此项符合题意.
C、食物腐烂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D、敞口放置的盐酸变稀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解释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气味
B.
称固体质量
C.
读液体体积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湖中一种水藻的化学式为CxH263OyN16P,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35.83%,氧的质量分数为49.58%,则式中x=106,y=1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如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为bedi(按产生气体的流向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填编号).
(3)若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但该反应速率过快不易收集气体,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便于收集,选择的最佳发生装置 为B(填编号).
(4)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 气小.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其中花生油的作用是防止氨气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是(  )
 选项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
 A鉴别碳酸钠和大理石粉 分别向两种粉末中滴加稀盐酸 
 B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向两种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将气体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碳粉 在空气中加热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0.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氧化物,E常温下是液态氧化物,D是蓝色溶液,G是蓝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CO.
(2)图中转化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物质E的一种用途是作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写出下列式子中“2”的含义:
(1)2Cl氯原子的个数为2;(2)2CO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3)Fe2+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4)P2O5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AgNO3═3Ag+X(NO33,有关该反应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金属活动性X>Ag
C.X可能是铁D.X表面有固体覆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有一包混合物,已经知道混合物中含有适量的炭粉,还可能含有氧化铜、氧化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取样,在密闭容器内加热到高温时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实验二:把足量的稀盐酸滴入到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存固体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试推断:
(1)该混合物中除含有适量的炭粉,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铁,一 定不含有的物质是氧化铜,可能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
(2)为证明可能含有的物质,取原样品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就可检验其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