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化学知识会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科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子叶,包出的粽子色泽艳丽,营养丰富
B.利用高温杀毒的原理是高温能够破坏蛋白质的生理活性
C.人体所需要的热量约70%来自糖类,其他来源主要是由淀粉提供的
D.尼古丁是一种剧毒兴奋剂,会使吸烟者产生依赖,所以我们要拒绝烟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元素符号为 。
|
|
|
|
|
(3)锂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2分)
(4)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碳减排”等日常出现在电视新闻或报纸上,其中关于“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 ( )
A.生活中不用含碳的物质 B.尽量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和浪费
B.停止含碳矿物的开采和加工 D.禁止使用煤炭、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年来,建筑装潢装饰材料进入家庭。调查发现,经装修的居室中有装潢装饰材料缓慢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浓度过高,影响人体健康。这些化学物质中最常见的是( )
A.CO B.SO2
C.甲醛等有机物蒸气 D.臭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年5月,广州某果蔬批发市场检出来自某地的“甲醛白菜”(喷洒甲醛溶液保鲜的大白菜)。甲醛(HCHO)有毒,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引起蛋白质变性。
(1)甲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这些属于甲醛的 性质。
(2)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根据以上信息,食用白菜前应减少可能由甲醛带来的危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不相符合的选项是( )
A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同时加入稀盐酸
C.加热一定量的氧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D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的蒸发、氯化氢的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的两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一 实验二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创新实验是“火龙生字”。在成果展示现场,某同学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见图1)。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就会观察到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燃烧并迅速蔓延,留下“火”字的黑色痕迹(间图2)。在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为甚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想:
甲:二氧化氮;乙:氮气;丙:氧气;丁:氢气。
同学丙指出不可能是二氧化氮、氢气,理由是: ; 。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同学丙的猜想进行了验证,他们的操作方法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同学丙的猜想正确。
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 。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课堂上要学习碱的性质,老师让两位为同学和他共同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里吹起,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同学们吹起后观察到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脸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________.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③中软塑料瓶变瘪,④中______________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
(3)小光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③实验后的溶液少许, 再向其中加人____ | ______ |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 钠溶液反应.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__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