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用语填空:

2个氢原子________;氮气________;镁离子________;氧化铁_______。

2HN2Mg2+Fe2O3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书写时注意规范。 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氮气的化学式是N2;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镁离子表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 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解析】 试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水的变化同步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有悖科学的是( )

A. 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 电解水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C. 水中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A 【解析】 A、因电解水时负极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而不是支持燃烧,故A有悖科学;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电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B符合科学; C、因水电离的程度很小,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则导电性强,即水中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C符合科学; D、电解水时由2H2O2H2↑+O2↑可知,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D符合科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西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五氧化二磷 B. 大理石 C. 加碘食盐 D. 食醋

A 【解析】 试题纯净物是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A选项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B选项大理石,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C选项加碘食盐,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D选项食醋,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答案选择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_____________;

(2)可以将大量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_____________;

(3)糖是甜的,醋是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花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花香; (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大同市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 A、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B、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不符合题意;C、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不符合题意;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符合题意;选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

(2)t2℃时,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4)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生石灰,再加入适量的水,烧杯中的溶液逐渐变浑浊,则X可能为________(填“A”或“B”或“C”)固体物质。

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加入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填一种方法即可)B>A>CC 【解析】 (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B物质的溶解度不发生变化,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B物质,故可考虑加入溶质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或者将溶剂进行恒温蒸发,也能得到B物质的饱和溶液; (3)假设t2℃时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解析】 A、催化剂一定可以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故错误;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的发光发热等,故错误; C、溶液是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故正确; D、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课改版2019届九年级上册化学 3.1原子 同步练习题 题型:填空题

某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若其离子R2+ 核外有x个电子,试计算。

(1)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

(2)该原子的中子数________。

4+2x2+x 【解析】 R2+核外有x个电子,R2+是R原子失去了两个电子形成的,故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x;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R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x;又因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故R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x;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x)+(2+x)=4+2x。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