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________关系密切.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甲转化为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化合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室用图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中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______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
称取石灰石(主要成分,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结束后放出气体,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答案】最外层电子数AB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同长颈漏斗和试管中出现液面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解析】
(1)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则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2)A、因碳的偏旁为“石”,则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故B说法正确;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故C说法错误;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D说法错误;
(3)乙既能够做气肥又能够引起温室效应,因此乙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因此丙是一氧化碳,甲是单质,应为碳,碳具有还原性,在高温下能将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CO;根据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两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两物质的性质有差异;
(4)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图3装置属于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氧气,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后,继续注水,若能观察到液面不再下降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5)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则: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4.4g
x=10g,
所以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1-100%=20%。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完成相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名称:I______。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______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用装置______或装置F作发生装置,选用装置F的优点是______。
④某同学取两份块状大理石(大小、质量、纯度均相同),一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制得0.1mol二氧化碳,请问这份大理石中含碳酸钙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他在另一份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已知硫酸钙微溶),他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中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小明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菜香,这证明了微粒的分子具有_____性质。
(2)小明提醒正在炒菜的妈妈,若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 。
(3)小明家新买了某一品牌净水器,活性炭是净水器中的重要物质,活性炭净化水时,主要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质;小明为了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为软水,可使用______;
(4)小明家厨房中有两包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用纯碱和食盐,除了用品尝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厨房中的_____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
(5)小明妈妈刷洗锅碗时,通常用洗洁精去除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 作用。
(6)小明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元素__________(填名称)。
(7)如图是一种盐汽水的营养成分表。
①该汽水含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种。
②“钠118毫克”是指__的质量 (填“钠单质”或“钠元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的微型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B. b处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尾气处理可用点燃法或收集
D. 为节约药品实验结束应先停止通气再熄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①图甲到图乙的反应现象是_____。
②图中操作存在的问题是_____;若用正确操作测得丙中溶液的pH=5,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实验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稀硫酸过量 |
方案二 |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 | 稀硫酸过量 |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_____;请你另选不同种类物质,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过量的实验方案_____。
(3)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
某小组同学在进行乙实验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他们猜测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_____(用方程式表示)。于是他们又取了部分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少量的_____(碱溶液),通过_____现象,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准备对这瓶溶液继续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做出了猜想:
猜想1.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1正确 |
取上层清液放入另一只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同学们把方案中的某溶液换成了_____溶液,通过实验现象确定了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C.清水池中一定是软水
D.投药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明矾(KA1(SO4)m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_____
(3)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示图
其中“”、“O”“●”代表不同原子,产物D为次氯酸(HClO),有杀菌消毒作用。写出液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室装置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室用“电解水”或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理论依据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
(1)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试管口塞棉花的作用:_____;
(3)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集满氧气(排空气法):_____。
(4)若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
(5)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收集氧气时可用_____法,又因为氧气_____溶于水,收集它时可用_____法。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_____法收集。收集到气体的集气瓶要_____(填倒或正)放在桌上。
(6)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_____;反应前后_____和_____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
(3)若要用D装置收集一瓶氧气,应当在观察到_____时,才开始收集;待气体收集满了,需要_____,然后移出水面,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实验台上,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
(4)如果用E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该装置也可以用来储气,若要将储存在E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_____(填“a”或“b”)口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