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古诗词、谚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众人拾柴火焰高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众人拾柴火焰高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蜡炬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爆竹声中一岁除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

 

A.

高锰酸钾、氮气

B.

洁净的空气、水

C.

铝、二氧化碳

D.

硫粉、氧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近日,清华学子不畏网络舆论的压力,捍卫了“PX”低毒的科学真相。PX: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能与乙醇等有机溶剂混溶,可燃,低毒,毒性略高于乙醇,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右图是“PX”的分子结构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PX”它的化学性质有                   

(2)、试写出“PX”的化学符号为                  

(3)、若每个碳原子的质量用“12”表示,每个氢原子的质量用“1”表示,试计算一个“PX”分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 (2)3个铁原子  

(3)5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3个水分子  ;               (6)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她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见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1.2g

CuO   0.5g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1.2g

MnO2  0.5g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选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

 

A.

氢气+氧气

B.

镁+氧气氧化镁

 

C.

水+二氧化碳→碳酸

D.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测出的人的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气体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5%

X

21%

15%

Y

0.03%

3.68%

水蒸气

0.06%

5.44%

其他

0.91%

0.88%

(1)X、Y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其中X是  ,Y是  

(2)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3)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你的实验方法是  

(4)氮气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呼出气体中体积分数却减小,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 计算            B. 测量            C. 实验          D. 推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