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可能是金属
B.丙可能是氧化物
C.乙和丙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D.乙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两种沉淀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能与硫酸、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乙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氢氧化钙能转化为乙,丙能与乙、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A、甲能与硫酸、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甲可能是金属,如可能是铁,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乙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氢氧化钙能转化为乙,乙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丙可能是氧化物,如可能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乙和丙反应,乙也可能是水,硫酸铜能与水反应生成五水合硫酸铜,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丙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乙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氢氧化钙能转化为乙,氢氧化钙假设能转化为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物应为钡盐溶液,生成物中钙盐应难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但反应物碳酸钡难溶于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乙不可能是氢氧化钡溶液,则不可能生成两种沉淀,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计对比试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试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编号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探究 CO2与 NaOH 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填B或C)。
(3)采用D图装置,将注射器中等量、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注入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的CO2气体的锥形瓶内(NaOH溶液均过量),得到如图2所示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__。
(4)该实验说明_________收集到CO2的含量较高(填“排水法”或“排空气法”),请结合图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5)请设计实验,证明反应进行到300s时,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大小:
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
C.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
D.物质形成溶液的 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课上,同学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他们每个人代表一种化学物质,只要满足每关相应的要求,“花”就可以传递。已知两幅图中A同学均代表的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通关:
(1)第一关:要求相邻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已知 C 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D、E 混合可以配制波尔多液。
①写出下列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 和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关:要求相邻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如图,箭头指向生成物)。已知 B、C、D 均为氧化物,且B 为黑色,E 为非金属单质。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②A 转化为 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D 转化为 E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 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Ⅰ.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②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编号),收集CO2应与E 的_____处连接(选填“m”或“n”)。
③利用C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④D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的适用范围是_____;与B装置相比,利用D装置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
⑤用块状的石灰石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若参加反应的石灰石的纯度80%,质量为125g,则反应生成 CO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Ⅱ.探究CO2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 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 a 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 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2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 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图 2中AB段气压快速增大的原因是_____; 曲线1中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_____。
③对比曲线 1 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a CO2能溶于水
b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 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④对比曲线2与曲线3,造成气压变化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_________________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__________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填“能”或“不能”),写出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A~E五种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非金属元素,其中C能使澄清石灰水変浑浊,B、C组成元素相同,E溶液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请回答:
(1)写出物质C的化学式: ___ 。
(2)请写出D的一神用途是____________。
(3)写出C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转化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下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型管右侧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为验证滤液的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三的猜想请填写下表: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滴加_____ | 溶液变红 | 猜想三正确 |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前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