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图示为部分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写符号).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的碱,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这种碱、氯气(Cl2)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Cl2↑+H2↑.
(2)图B示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图可知,这两个反应在微观实质上的共同点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

分析 (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硝与酸银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

解答 解:(1)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两电极上分别产生氯气和氢气,并在溶液中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Cl2↑+H2↑;
故填:最外层电子数,Na+、Cl-;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Cl2↑+H2↑;
(2)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故填: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沉淀.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以及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化学用语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2)4个磷原子构成的白磷分子P4
(3)2个铵根离子2NH4+;            (4)氧化铝中铝为+3价$\stackrel{+3}{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作用,是因为(  )
A.常温时化学性质都不活泼B.颗粒都很小,而且是黑色的
C.都有疏松多孔结构D.都不具有毒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分子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1C3H8+5O2 $\frac{\underline{\;点燃\;}}{\;}$3CO2+4H2O
(2)2NaOH+1H2SO4═1Na2SO4+2H2O
(3)4FeS2+11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8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若采用手持技术(如图1)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则不需要加入酚酞作为指示剂就很容易判断反应的终点和溶液的酸碱性.图2是实验时采集的溶液pH和溶液温度随所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请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图中的横坐标是NaOH溶液体积,当该溶液体积是18mL时,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此时溶液的pH为7,温度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 3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ABC
水沸腾所用时间(s)903045
此得出的结论是外焰加热速度快,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酒精灯的外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向盛有2mL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2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5滴5%,2%,0.5%的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浓度/%浑浊程度]
5大量浑浊物
2少量浑浊物
0.5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与NaOH浓度有关,浓度过高会使酚酞褪色.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分别向三支试管中滴加5滴5%,2%,0.5%的酚酞溶液.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0.5%.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未排除酒精对酚酞溶解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一定条件下,CO和O2反应生成CO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铁钉在潮湿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生锈,质量增加 了
C.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一定由木炭、氢、氧三中元素组成
D.10克碳在1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克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