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质量的固体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A.AB.BC.CD.D

分析 从图象上可看出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产生氧气,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并且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从图象的转折点可以看出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氯酸钾产生的氧气多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错误;
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
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错误;
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属结合图象问题的考查,注重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下列关于这个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金属镁着火却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B.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其它物质的燃烧,却可以支持镁的燃烧
C.反应前后,Mg、C、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炼铁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其中,石灰石起的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等杂质转变为炉渣而除去的.
(一)甲组同学在学习炼铁的相关内容时,对炼铁时还原剂的选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
【猜想与假设】
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不易完全.
【进行实验】
①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图1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图1装置B的玻璃管中.

②图1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开始进行.在图1装置B的反应中,实验开始前应
先通CO(选填“通CO”或“加热”); 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其原因是防止高温下铁又被进入的空气氧化.
【实验现象】
当图1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完全由红色变为黑色时(选填“红色变为黑色”或“黑色变为红色”),图1装置A的试管中仍有红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确实不易完全,这可能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一个原因.
【完善实验】
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甲同学认为在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可能还会有CO产生.为了证明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含有CO和CO2,将该气体通过图2的检验装置.图2A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澄清的石灰水,图2B装置中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以吸收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存在的实验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经过检验,证实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和CO2
(二)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物质制备】
利用绿矾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杂质,可用氢气在高温下进一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为FexOy+yH2$\frac{\underline{\;高温\;}}{\;}$xFe+yH2O,Fe3C+2H2$\frac{\underline{\;高温\;}}{\;}$3Fe+CH4
【含量测定】

为得到精还原铁粉并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按图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3CH4+4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6H2O+8Fe(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且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样品和必要装置的质量;
②缓缓通入纯净干燥的H2
③点燃酒精灯,先点A处,后点C处(填“先点A处,后点C处”或“先点C处,后点A处”);
④分别熄灭A处、C处酒精灯;
⑤再缓缓通入少量H2
⑥再次称量必要装置的质量
(2)步骤②的目的是除去装置内的氧气,防止发生爆炸,验证该步骤目的达到的实验方法是收集尾气靠近燃着的酒精灯,听声音;
(3)若缺少装置D,则所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变(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粗还原铁粉样品的质量为15.000g,装置B、E分别增重0.270g和0.330g,则计算样品出中碳、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0.6%,1.6%.(列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春暖花开的季节,人们走进公园,常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ml水和50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C.1g氢气与1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水
D.1g硫与1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2g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镁离子符号正确的是(  )
A.$\stackrel{+2}{Mg}$B.$\stackrel{+}{Mg}$C.$\stackrel{2+}{Mg}$D.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反应中(  )
A.反应物B.生成物
C.反应条件D.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经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表:
物质ABC新物质D
反应前物质质量/g3030300
反应后物质质量/g待测3302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待测的A质量为35g
B.A、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5:3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内容操作或所用试剂
A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B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混合研磨
C除去CO2中混有的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
D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