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 图①是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图②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 图③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图④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C 【解析】 A、PH=13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对于碱性溶液来说,碱碱性越弱PH越小,但不管怎样稀释PH不可能小于7,故此选项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开始一段时间不会产生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会有氧气的放出,故此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不会生成沉淀,盐酸耗尽后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铁岭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D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是NaOH。
猜想2:溶质是NaOH和Na2CO3
猜想3:溶质是Na2CO3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 _____ | 猜想1不成立 |
②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 猜想2成立 |
(反思与评价)I.小军评价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理由是_____。
若要验证猜想2成立,需将Ca(OH)2溶液换成_____溶液。
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用文字叙述)
2NaOH+CuSO4═Na2SO4+Cu(OH)2↓产生蓝色沉淀CaCO3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钙。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析】 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潮阳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学学习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过程 B. 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液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中 D.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中
A 【解析】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故A正确; B、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故错误; C、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细口瓶中,故错误; 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口,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中,故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8分)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① 、② ;工人师傅在焊接钢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清洗制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表示): 。而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却不易被腐蚀。请你分析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共8分) 空气中的氧气和水(2分) 刷油漆、涂油……(凡合理答案均可得分)(各1分) Fe2O3+ 6HCl = 2FeCl3+ 3H2O(2分) 4Al + 3O2= 2Al2O3(2分) 【解析】铁在空气中锈蚀的原理是铁与水和空气同时反应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比铁耐腐蚀,要从形成保护膜角度考虑. 解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转化能一步完成的是
① CH4→CO2②HNO3→HCl ③CaO→Ca(OH)2 ④Ba(OH)2→NaOH ⑤C→Cu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A 【解析】 :①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实现一步转化,故①正确, ②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酸与盐反应才能生成新盐和新酸,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能实现一步转化,故②错误, ③氧化钙和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能实现一步转化,故③正确, ④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能实现一步转化,故④正确, ⑤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中安全的是
A. 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水的量筒内
C. 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
D. 为了节约火柴,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 【解析】 A、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这样容易引起中毒.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内,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故B错误; C、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要检验其纯度,故C正确; D、不能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水被称为“生命之源”, 双氧水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氢气 B. 都含有氢元素
C. 都含有氢分子 D. 都含有2个氢原子
B 【解析】 根据水H2O和和双氧水H2O2的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分析解答, 解答:【解析】 A、水和双氧水都是纯净物,不含有其他物质的,故此项错误. B、水和双氧水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H2O2,可见它们都含有由氢元素,所以正确. C、水和双氧水都是纯净物,不含有其他物质的分子,故此项错误. D、水和双氧水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H2O2,它们的一个分子中含有都含...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 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 【解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家庭厨房或卫生间的管道常被厨余垃圾或脱落的头发堵塞而令人烦恼。市面上有固态、液态两种管道疏通剂,研究小组购买了这两种管道疏通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NaNO3和铝粉。
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并能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探究一: (提出问题)固态管道疏通剂能够疏通管道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验证)
操作 | 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将菜叶、头发、米饭等垃圾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固态管道疏通剂,再加入_________________ |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烧杯壁发热,垃圾翻动,一段时间后菜叶、米饭部分溶解并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 反应中产生的____________使垃圾翻动。NaOH的强腐蚀性使垃圾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
(反思评价)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安全,理由是:_________。
目前超市出售更多的是液态管道疏通剂。液态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NaOH和一种钠盐。
探究二:
(提出问题)液态管道疏通剂中除NaOH以外,另一种钠盐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这种钠盐是NaCl、Na2SO4、Na2CO3、NaNO3中的一种。
(实验验证)(不考虑疏通剂中其他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液态疏通剂加入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钠盐是Na2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出质疑)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这种钠盐一定是Na2SO4,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无论是哪种管道疏通剂,都有强腐蚀性,使用时注意不要接触皮肤。
水; 气体和热量; 生成的氢气是易燃易爆气体; Na2SO4+BaCl2=BaSO4↓+2NaCl ; 碳酸钠也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 探究一:【实验验证】将菜叶、头发、米饭等垃圾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固态管道疏通剂,要使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需要加入水,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并能放出热量,使垃圾翻动;【反思评价】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会产生爆炸,固...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