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收获很多.
收获一: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空气是制造氮肥、硝酸等的重要原料,是因为空气中有氮气;
(2)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下列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A.
A.CO
2 B.NO
2 C.SO
2 D.可吸入颗粒物
收获二:我们学会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
(1)“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分子间有间隔.
(2)电解水的反应表达式为H
2O$\frac{\underline{\;通电\;}}{\;}$H
2+O
2,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人说“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所以水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你认为这个说法不正确的理由是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但水不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原因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只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③若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收获三:从不同角度对比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如图所示硫粉、红磷、光亮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胡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三个实验(如图3)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点燃,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2)小张同时也总结出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明同学填写空格:甲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S+O
2$\frac{\underline{\;点燃\;}}{\;}$SO
2 ,该实验的现象是硫燃烧生成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了有刺激性的气体,放出热量.
(3)小彭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有一组实验中水的作用与其余两组实验不同,该实验是丙(填“甲、乙、丙”),该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