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 + 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
B.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C. 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
D. 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
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
,解得:m=2.9g
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
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解得:n=4.4g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MgO、CaO,故B说法错误;
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故C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
B. 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试管b中收集的气体
C. 若试管a中收集到1mL气体,则b中收集到2mL气体
D. 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中_____不同;
(2)从表中可查出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碘元素能预防甲状腺疾病,请根据如图推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周期;
(5)第9号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理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SiF4)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物质X含4种元素D. 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氧化铜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组成
(1)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
(2)生成白色滤渣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
实验二: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氯化钠
得出结论:原固体中一定含NaCl。
(4)试剂X是__________。
(5)滤液C中除含Fe(NO3)3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________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________。
(2)甲图为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推断a=________,b=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装置示意图,乙图是高炉炼铁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实验前,先要进行的是_____(填“A”或“B”)。
A 加热 B 通一氧化碳
(2)甲图玻璃管内实验现象是粉末由_____色变为_____色。
(3)甲图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反方程式_____。
(4)甲图实验结束后尾气处理的方法是_____。
(5)高炉炼铁得到的是_____(填“纯铁”或“生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填“>”、“:”或“<”)B物质的溶解度。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其它条件不变),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A溶液,可采用 ______(任写一种)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t2℃时,将35gA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