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D.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分析;
D、根据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分析.

解答 解: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得红,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故A错误;
B、若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错误;
D、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础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活动小组进行了右图所示的实验.

(1)图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2)写出①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图乙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由a、b处的不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需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a、c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要使可燃物燃烧必需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实验时,a处的白磷短暂地燃烧片刻后便熄灭了,原因是氧气耗尽了;
(5)图乙装置与图甲相比,优点是防止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没变质,全部是NaOH;
猜想2: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猜想3: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称取上述固体样品8g溶于10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①中的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测出pHpH=10说明固体中,还一定含有NaOH(填化学式).
上述步骤①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使样品中的Na2C03完全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3是正确的.
【拓展】
要除去氢氧化钠中含有的碳酸钠,所用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Ca(OH)2═CaCO3↓+2NaOH
【反思】通过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1)生活中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如果衣服上沾有油污,可用洗涤剂洗去,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3)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有毒气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4)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可采取涂油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食品或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粮食酿白酒B.用水果榨成果汁
C.牛奶变酸奶D.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APEC”会议的晚宴上有一道传统小吃“豌豆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品名豌豆黄
主要原料豌豆
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钠、钙、钾、镁、铁等元素
(1)“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糖类和无机盐三类营养素.
(2)“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AC(填序号).
A.佝偻病    B.贫血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3)很多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下列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品是B(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所有溶液中的溶剂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C.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水蒸发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许多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分解过氧化氢     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1)相信你在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3)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可选择如图装置甲(选填“甲”或“乙”),理由是KMnO4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红色.可能的原因是试管口没有塞上一团棉花,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请回答:
1)锥形瓶内装有二氧化锰和双氧水,请写出瓶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2)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变蓝,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白)+5H2O→CuSO4•5H2O(蓝)
请预测本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是否会变蓝?是(填“是”或“否”).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3)图乙中的收集方法称为向上排空气法.图中导气管插入仪器C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填“是”或“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O2已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