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导管伸入试管的部分太长,故A错误;
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
C、氧气的检验方法如图所示:,就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或试管内)来检验,如果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故C正确;
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热的溅落物炸裂瓶底,瓶底应放一些水或沙子,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导管伸入试管的部分太长;
B、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出瓶内空气;
C、氧气的检验方法如图所示:,就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或试管内)来检验,如果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D、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沙.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a.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看到实验现象是 .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b.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c.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属于甲烷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味 B. 难溶于水 C. 密度比水小 D. 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H2、O2、H2O、CO、NaHCO3、NaOH等物质
(1)请从上列物质中选择填空. ①空气中占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②常见的溶剂:;
③选成空气污染且有毒的气体:;④一种常见的碱:;
⑤常用于制作馒头的盐是: .
(2)从上列物质中选择反应物,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A.Cl2、NaCl B.NH4Cl、HNO3
C.MnO2 、K2MnO4 D.SO2、H2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
(2)D中x=;
(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
(4)E中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1)【猜想】
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 , 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
(2)【实验】用天平称量0.2g CuO,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 | 步骤⑥结果 | 步骤⑦现象 | 结论 |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
②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1)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①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②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①,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
实验②,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 则猜想①成立.
(3)分析与交流:实验①和实验②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元素,因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我们通常使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一次实验中,某同学给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成了10%.求该溶液中水的质量减少了多少?(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溢出.请你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