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CO2用作光合作用的原料 B.CO2用于灭火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CO2用来制取Na2CO3
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A.二氧化碳与水在叶绿体和光照条件下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一般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说法错误;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能用来制取Na2CO3等物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说法错误.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辽宁省盘锦市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预防骨骼疏松,应该补充的元素是
A. Ca B.I C. Zn D. 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小红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G__________
(2)写出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毕业生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①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②氢氧化钡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1)[提出假设]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 ;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
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 ;
(2)[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
(3)[实验步骤]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合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目的是 ;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目的是 ,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4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
(4)[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实验优化]A. 甲同学认为:应将澄清石灰水换成Ba(OH)2溶液,其理由是:
① ;
②钡的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生成的沉淀质量较大,称量时误差较小;
B. 乙同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一个优化方案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贵州省毕业生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往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再向烧杯中继续加入某种金属。实验过程中,烧杯中硫酸铜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对烧杯中物质的影响)。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从0到t3,烧杯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加
B.t1时与t2时烧杯中物质总质量相等
C.加入的金属一定是银
D.从t3到t4,硫酸铜质量变化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有一瓶浓盐酸,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标签上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该瓶盐酸显酸性,你可以采取的做法是 。(简单描述即可)
(2)取出200g该浓盐酸,稀释成18.25%的稀盐酸,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g。
(3)现用刚配好的100g18.25%的盐酸与足量的锌粒完全反应,理论上可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反应化学方程式:Zn+2HCl= Zn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毕业班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化学符号表示:
(1)镁离子 ; (2)2个氢原子 ;
(3)空气中体积占21%的气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福建省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
A.用水鉴别蔗糖和硝酸铵 B.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
C.用灼烧法鉴别棉花和羊毛 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