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下所示),反应原理为NH3+H2O+CO2+NaCl═NH4Cl+NaHCO3(析出),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4种元素
B.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C.图中X可能是氨气
D.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分析 A、根据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再分析元素种类即可;
B、根据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生成物进行分析;
D、根据过滤得到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氢钠、氯化铵,还有可能含有过量的反应物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物是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含有钠、氯、氮、氢、碳、氧六种元素,故A错误;
B、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度快,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
D、过滤得到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氢钠、氯化铵,还有可能含有过量的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熟悉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产物,知道考虑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时,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只洁净的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2-3滴石蕊试液(甲溶液);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盐酸(乙溶液);用一个玻璃水槽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一会儿就看到A烧杯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
同学们对上述现象看法不一,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盐酸挥发出一种气体,溶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溶液变成红色.
(1)你认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两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第二种.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1)中你的猜测.提供的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滤纸;蒸馏水、石蕊试液、浓盐酸、氯化氢气体等.
实验(简述实验内容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1、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水,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取一张滤纸,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上有浓盐酸的试剂瓶上方;
3、将少量氯化氢通入含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
不变色,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不变色,氯化氢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变色,氯化氢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面是小明的一些知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都是水
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C.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D.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将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Zn、CuSO4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是(  )
A.只有①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质检测指标从原来的35项增加到106项,对供水各环节的水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新国标在无机物指标中修订了镉、铅等的限量.这里的镉、铅指的是C(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新国标中对水的pH规定为6.5≤pH≤8.5.实验室用pH试纸测得自来水的pH=8,说明该自来水显酸(填“酸”、“碱”或“中”)性.
(3)新国标中消毒剂由1项增至4项,加入了对用臭氧、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的规定.
①臭氧(O3)在消毒过程中转化为氧气,该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填“物理”或者“化学”)变化.
②二氧化氯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次氯酸根(ClO-)也有消毒作用,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③用氯胺(NH2Cl)消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钙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CaCO3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CuSO4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NaOH.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皿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集气瓶C.锥形瓶D.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甲同学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组实验方案.
(1)其中甲同学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方案A.(填字母)
(2)乙同学用图D所示的方法也能达到鉴别的目的,其原理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在C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CaCO3(填化学式)生成,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5)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NaOH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6)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预测现象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
的上层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
过量的氯化钙
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呈碱性的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呈碱性的物质是碳酸钠、氢氧化钠
(7)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氢氧化钠不与氯化钙反应,不会产生白色沉淀,但是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各小题中文字的涵义:
一个氧分子:O2;两个氢原子:2H;三个亚铁离子:3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