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煤炭B.地热能C.石油D.甲烷

分析 化石能源指的是亿万年前的大量生物经过地壳变化,被埋藏在地下,受地层压力和温度的影响,缓慢地形成的可以燃烧的矿物质,化石能源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的能源,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解答 解: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地热能不是化石能源;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和特点,充分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歌唱出了茉莉花的美丽、芳香.在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了(  )
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现有以下四种物质:
①熟石灰 ②氢氧化钠 ③聚乙烯④硝酸钾 ⑤氮气  ⑥生石灰 ⑦钛合金,请选择合适物质填空(填序号):
(1)制肥皂,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②;
(2)常作为复合肥料使用的物质是④;
(3)合成材料是③;
(4)常用来中和酸性土壤的物质是④;
(5)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物质是⑦; 
(6)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物质是⑤;
(7)常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
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将第二组实验静置之后取上层清液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碳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银.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再进行过滤(填写一种实验操作方法),得到溶液和铜.然后往溶液中加入洁净的锌片,锌片表面有金属析出,则R是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
ANaNO3Na2CO3CaCl2
BZnSO4CuSO4Zn粉
CNa2SO4NaHCO3HCl
DCuOCuH2SO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a玻璃棒.
(2)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浓硫酸(填“水”或“浓硫酸”).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酸液飞溅.
(4)据媒体报道,2007年5月有一村民在家里误将装在酒瓶中的稀硫酸当成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的严重损伤,这是因为稀硫酸具有腐蚀性.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存放时要贴好标签,放在安全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及分析.

(1)点燃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图1甲装置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实验完毕,应先将导管移离液面,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原因又是防止氧气进入试管把铜氧化.
(2)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C将CuO还原成Cu,故C作还原剂.
①先分析,再归纳:反应前后,还原剂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升高.
②根据你所得的规律,判断Zn+H2SO4═ZnSO4+H2↑,还原剂是Zn.
(3)联想到单质碳的其他化学性质,小组同学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现象结论】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证明同学们判断正确.
【实验反思】①考虑到有CO生成,上述实验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是没有处理尾气.
②李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原因一:C+CuO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原因二:反应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中的生成物,和反应物又发生了新的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选择其中一个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反应原理CuO+C$\frac{\underline{\;高温\;}}{\;}$Cu+CO↑,或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4)小组同学对A装置反应后试管内的残留固体成分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I:只有铜
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木炭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木炭和氧化铜
若猜想Ⅱ成立.小组同学想测量该残留固体中铜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了10g固体样品,采用图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准备实验.
(已知: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混合物,可用吸收水和CO2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实验步骤】
a.在A、B、C、D四个装置中放入相应的物质,并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20g
b.先连接A、B装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慢慢滴加H2O2溶液
c.稍后再连接C、D,加热B装置
d.当药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加入H2O2溶液
e.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冷却到室温,再次称量C的质量为22.2g
【数据计算】求得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94%.请在如图4所示框中简要写出计算过程.

【问题讨论】
①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中.
②在实验步骤b、c中,先连接A、B装置加入H2O2溶液,后连接C、D加热B装置的目的是利用氧气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对C装置产生干扰.
③在实验步骤d中,停止加热,继续加入H2O2溶液目的是利用产生的氧气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C中.
④实验完成后,教师评议说:按上述实验设计,即使B装置中反应完全,C装置吸收完全,也不会得出正确结果.经讨论,有同学提出在A、B之间(填两个装置的代号)加入一装置,就能得到较准确结果,该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请你判断原测得结果将偏小 (填“偏大”、“不变”、“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学习小组探究氢氧化钙溶液的化学性质,并做了延伸探究.
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1)(2)(3)
实验操作   
现象溶液变为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色褪为无色
结论或解释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O2+Ca(OH)2═CaSO3↓+H2O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提出问题】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稀盐酸加入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中,红色褪为无色,说明溶液为中性或酸性,不可能有氢氧化钙.
探究二: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滴加碳酸钠溶液,开始先产生气泡,随后才产生沉淀,溶液最终变红色.
【得出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②(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
学习小组结合图象,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填序号)
A.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B.若加入Na2CO3溶液的体积为V,当V<V2时,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大;当V≥V2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