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进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实验时,若要使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此反应操作是向______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得到中性溶液,需借助______试液,当溶液恰好中和时现象是______.
(2)实验结束后发现容器壁温度升高,证实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若用固体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你认为可行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呈碱性,表明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的硫酸,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为无色,因为是在氢氧化钠中滴加酸所以借助的指示剂是酚酞,恰好反应时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2NaOH+H2SO4=Na2SO4+2H2O;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
(2)用固体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方式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会放热,会干扰实验的测定.
故答案为:不可行;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
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硫酸过量时显酸性.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为红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为无色.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点评:本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以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6、小李和小高同学用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做中和反应的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现象,他们先向盛装l0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1)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他们发现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2)他们对该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猜想】猜想一:全部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他们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帮他们把下表补充完整:(温馨提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上述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成立
②向所得溶液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反思与评价】小李认为在上述实验中可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二成立,你认为
不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已发现的元素进行研究,制作了元素周期表(如表是其片断),并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许多空位代表尚未发现的新元素,其中就预言了“类铝”这种新元素.
精英家教网
材料二:l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元素符号为Ga)的性质:镓是银白色金属,密度4.7g?cm-3,能与沸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镓.不久,他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称:镓就是我预言的“类铝”,其密度应在5.9g?cm-3~6.0g?cm-3之间.
材料三:l876年,布瓦博德朗将金属镓提纯后测得镓的密度为5.94g?cm-3,从而验证了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随后科学家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空位,按图索骥,发现了许多新元素.目前金属镓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常见化合价为+3.
精英家教网
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镓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请根据上述材料,总结金属镓的有关知识: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用途:
 

(3)氢氧化镓与氢氧化钠都具有碱的性质,则氢氧化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甲、乙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甲和乙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此变化曲线,你认为甲溶液中的溶质是
H2SO4
H2SO4
.(写化学式)
(2)当加入甲溶液的质量是5g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
红色
红色
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Na2SO4
NaOH、Na2SO4
.(写化学式)
(3)当加入甲溶液的质量是15g时,向此时溶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不会出现明显实验现象的是
(填写下列各项的序号).
①碳酸钠粉末        ②氯化钡溶液
③氢氧化钾溶液      ④石蕊试液
(4)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相应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宜昌)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活动与探究一】
如图是实验室自制汽水的配方.为了检验自制汽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小燕和小苗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小燕:取汽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
变红色
变红色

小苗:振荡汽水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变浑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以上两个方案中,我认为
小苗
小苗
(填“小燕”或“小苗”)的方案正确.
【活动与探究二】
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铁和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小艺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②③
①②③
(填序号).
①有气泡产生;
②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
③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有固体.
粉末中含有铁和氧化铜
写出其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Fe+H2SO4=FeSO4+H2

【活动与探究三】
实验桌上老师提供了六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盐酸、氯化钠、硫酸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为了区分它们,给六瓶溶液编号为A、B、C、D、E、F.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A是
HCl
HCl
溶液,(填化学式,下同)
B是
Na2CO3
Na2CO3
溶液.
步骤二   C
ZnSO4
ZnSO4
是溶液
小组同学发现利用A、B、C三种溶液可以确定D、E、F的成份,他们进一步展开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
步骤三   D、E、F溶液中的现象分别是
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确定F溶液成份.
步骤四  滴加适量
B
B
(填A或B或C)溶液
D、E溶液中的现象分别是
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确定D、E溶液成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铝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发现,铝与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原因是
铝排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铝排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2)分别写出铝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3H2SO4 ═Al2(SO43+3H2
2Al+3H2SO4 ═Al2(SO43+3H2
2Al+6HCl═2AlCl3+3H2
2Al+6HCl═2AlCl3+3H2

(3)【发现问题】
用擦去氧化膜的相同大小的铝片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时,实验现象明显不同: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比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慢得多.
【假设】
①甲同学认为:硫酸电离产生的SO42-对反应有抑制作用.
②乙同学认为:盐酸电离产生的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设计实验并验证】
为了验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丙、丁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1(验证甲同学的观点)和实验方案2(验证乙同学的观点).
请你在下表中相应空格填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甲同学观点错误
方案2
乙同学观点正确
(4)【实验拓展】
用擦去氧化膜的铝片与稀硝酸反应,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但经检验该气体不是氢气.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