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C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故反应没有现象,无法判断反应的进行;由于二氧化碳是气体,而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故可以借助压强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A、装置中的集气瓶内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故瓶内压强减小,则烧杯内的溶液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喷进集气瓶,现象明显,故A方案可行;
B、装置中的集气瓶内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故瓶内压强减小,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U形管内水柱左侧升高,甚至可能进入瓶中,现象明显,故B方案可行;
C、通入二氧化碳前,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显红色;通入二氧化碳后,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故反应后的溶液仍然为红色,没有明显变化,无法判断反应的进行,故C方案不可行;
D、通入二氧化碳时,由于二氧化碳被左侧的锥形瓶中氢氧化钠吸收了,所以右侧的锥形瓶内没有现象,由此可以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D方案可行。故选C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实验方案评价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的知识,解答本题时,要认真观察图示,分析实验装置设计的原理及依据、设计思路、现象是否明显等,并以此对方案进行评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学习完二氧
化碳的性质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钙的组成相似,设计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
【方案一】同学们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有的同学提出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下面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A B
分别取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溶液放入A、B中,
① 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
② 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溶液变浑浊。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同学们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同学
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③ 同学们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
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3)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 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方法,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学习完二氧
化碳的性质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钙的组成相似,设计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
【方案一】同学们取少量氢氧化钾溶液于试管中,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有的同学提出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下面的装置,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
分别取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溶液放入A、B中,
① 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
② 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溶液变浑浊。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同学们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同学
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③ 同学们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 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
关闭K,通入约500 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
(3)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 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模拟题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