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下列物质:①甲烷 ②氧气 ③硝酸钾 ④碳酸氢钠 ⑤一氧化碳 ⑥二氧化碳 ⑦乙醇 ⑧铁.
(1)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填编号,下同) .
(2)属于单质的是 .
(3)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与各类物质的特点进行分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解答】解:(1)甲烷、乙醇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填:①⑦.
(2)氧气和铁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②⑧.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⑤⑥.
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填:③④.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
(2)实验室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制取CO2选用装置的组合是B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可从图2中Ⅰ、Ⅱ、Ⅲ中选取Ⅲ(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作用.
(5)图3装置也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该装置的优点是 ;能否将铜网改成铁丝网,为什么?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
A.用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CO2和O2
C.用稀硫酸鉴别锌片和铜片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即可鉴别食盐和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丁、戊分别是Na2SO4、Ba(NO3)2、HNO3、BaCl2、NaOH五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X溶液鉴别它们,试根据如图关系回答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甲: ; 乙: ; 丙: ;
丁: ; 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学习过程中,小青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
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
【猜 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则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②只有 ▲ ;③既有CO,又有CO2。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
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青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
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查。
【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青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 ;
(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
【结 论】充分反应后,小青观察到:试纸 ▲ ,石灰水 ▲ ,证明猜想③是正
确的,
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
【定量计算】小青称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质量为1g,充分反应后,装置C的质量增
加了0.22g。计算装置C中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
【反思与评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中不完善之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0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九龙江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浑浊,有异味,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甲同学经过该操作处理后,水样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改进操作后,滤液澄清了,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3)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4)温泉水富含钾、钙、镁、氟、硅等,这里的“钾、钙、镁、氟、硅”指的是 (填序号).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