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 乙 | 丙 | |
空气 | 剧烈燃烧 | 变黑 | 变黑 |
氧气 | 更剧烈燃烧 | 变黑 | 剧烈燃烧 |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买茶时候,细心的小辉发现盛有大量茶叶的袋子里有一包黑色的粉末状物
质,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他发现黑色物质被称之为“双吸剂”,应该是下列物质( )
A.铁粉
B.碳粉
C.氧化铜粉
D.二氧化锰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___ ___(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装置B中浓硫酸可以用作干燥剂,用于吸水。
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 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 _ 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__ _____.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_______,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 .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设计 | 现象 | 结论(金属的活动性) |
A | 将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无现象 | Cu>Al |
B | 分别将相同形状的镁条和铝条点燃,并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 | 镁条燃烧得更剧烈 | Mg>Al |
C | 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 锌粉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快 | Zn>Fe |
D | 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 铁丝表面产 生气泡,铜丝无现象 | Fe>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从C、H、O、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填在横线上:
①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中阳离子的符号 ;
②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③2 个“西气东输”的主要气体物质的分子 ;
④导致煤气中毒的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
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
(2)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现实验室要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4)若用装置D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若直接使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O2,应由 口进入(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示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C. 天平不平衡说明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
C.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原子
D.组成H2O、CH4、H2等物质中的氢元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都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