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是( )

A. 既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又充分的利用了能源

B. 说明产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 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 有效地制止反应中多余的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

B 【解析】 A、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该实验还利用了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热量,充分利用了资源,正确;B、该实验中没有装置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错误;C、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正确;D、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效地制止反应中多余的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正确。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4.1 爱护水资源 题型:填空题

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江、河、湖、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_____,地面淡水约占水量的_____.

71%;2.53% 【解析】 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江、河、湖、海、洋约占地球面积的71%,海水虽然储量大,但含盐量高,人们难以利用,而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2.53%,且大部分分布在两极冰川上,难以利用,真正可以利用的淡很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二、三单元的综合测试阶段过关检测题(一) 题型:单选题

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课本中所设计的下列实验中,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 铁钉锈蚀实验 B. 用红磷燃烧验证空气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实验

C.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 D. 小花用紫色的石蕊探究CO2和水反应的实验

B 【解析】 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 A、铁钉锈蚀实验是通过三个实验,探究氧气和水两种因素对铁生锈的影响,所以是对比实验;B、用红磷燃烧验证空气中氧气占空气总体积1/5的实验,是一个单纯的实验,无对比实验,不是对比实验;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因素的实验,可通过温度、溶质、溶剂的种类等对照项进行实验并分析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年级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金属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 B.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C.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B 【解析】 A、汞属于金属,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故A正确; B、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中没有电子,故B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故D正确.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碳及其化合物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甲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 、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_____ (填写用途).

(2)丙实验:A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 色,说明________ (分子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灭火;红;分子不断地运动 【解析】 (1)二氧化碳能慢慢的倒入下面的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溶于酚酞溶液中的水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现象为A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也可以说明分子做无规则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4.2碳及其化合物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分别是林林所在是实验小组进行的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验满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D 【解析】 A、使用长颈漏斗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相反,所示装置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下排空气法,所示装置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2.1《空气的成分》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 ℃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试回答: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解析】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活塞向右滑动。反应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最终完全恢复至室温后,气体的体积慢慢收缩,活塞向左滑动。由于氧气被消耗掉,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故装置冷却后活塞左移,到达处4刻度处。所以,活塞最终停在刻度“4”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微粒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原子 B. 离子 C. 分子 D. 电子

D 【解析】 A、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金属由金属原子构成;B、离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C、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比如水由水分子构成;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电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本题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主要化学反应原理如下:

NH3+CO2+H2O═NH4HCO3①

NaCl+NH4HCO3═NaHCO3↓+NH4Cl ②

x NaHCO3Na2CO3+CO2↑+H2O ③

已知NaCl、NaHCO3和NH4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2)反应②产生的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_____(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3)反应③中的化学计量数x=_____。

(4)20℃时,反应②中的生成物溶解度较小的是_____(填化学式)

(5)20℃时,将NaCl和NaHCO3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20g水,再恢复至原温度,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对于所得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大于后者

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化合;氮肥;2;NaHCO3;A。 【解析】 (1)反应①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反应②产生的NH4Cl中含有氮元素,在农业上可用作氮肥;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后有:2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和6个氧原子,所以碳酸氢钠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x为2; (4)由溶解度表格数据可知,20℃时,碳酸氢钠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