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随着《流浪地球》的风靡,安全问题再次强势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数据显示,大约 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有关,酒精是一种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
(2)砒霜,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砷。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x=_____,前18号元素中,化学性质与砷元素类似的有_____(填元素符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人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 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C. 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B. 生成物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 该反应一定不属于置换反应
D. 丙和丁可能都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古罗马贵族阶层发现一种金属器皿,用其盛葡萄酒可除掉酒中的酸而使酒味纯正。已知,除酸过程酸与金属间发生了置换反应。下列有关推断肯定错误的是
A. 葡萄酒的pH<7 B. 葡萄酒属于混合物
C. 除酸过程的反应产物之一为H2 D. 该金属比铜更不活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对于一些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在设计实验时常常会利用转换法,将现象变得直观。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烧杯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实验1烧杯内液体的颜色刚好由________色变成无色时,说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
(2)实验2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是否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后同)。
A 稀盐酸 B 无色酚酞溶液 C CaCl2溶液 D Ba(NO3)2溶液
(3)实验3为了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可向右侧烧杯内装入________。
A 水 B 稀盐酸 C 紫色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铝热剂是把铝粉和氧化铁粉末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物,用引燃剂持续燃烧放出的充足热量可引发铝粉与氧化铁粉末的反应,得到氧化铝和单质铁并放出大量的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Al2O3+2Fe。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元素化合价有0、+3、-2价三种
C. 体现出Fe2O3具有还原性 D. Fe2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小于Al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近期,国务院食安办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要求4月15日前全面排查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风险。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 )
A. 用霉变的花生压榨成的花生油 B. 用亚硝酸钠腌制的火腿肠
C. 加碳酸氢钠焙制的饼干 D. 用甲醛浸泡过的鸭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阜阳市经济开发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最新研究表明:发现吃红辣椒与总死亡率下降13%相关联.辣椒中的主要组分-辣椒素(C18H27NO3)被认为在阻止肥胖和调节冠状动脉血流量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中发挥着作用,而且也具有抗菌性质.下列关于辣椒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组成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C. 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D. 组成中含碳的质量分数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③该反应中的甲、丙物质的质量比为7:10
④该反应中的乙、丙物质的质量比为3:17
⑤甲、乙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物质的质量.
A. ①⑤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