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CO和C0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质子数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分析 A.根据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来分析;
C.根据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来分析;
D.根据结构决定性质来分析.

解答 解: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故A正确;
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说法正确,故B正确;
C.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原子和钠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其碳原子排列组成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平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万超同学说:“选择A与E(或G)组合成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周琦同学说:“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合理均可)的发生装置,但应先检査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将导管口堵住,向长颈漏斗内加水,直到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过一会儿观察水柱液面的变化,如果不下降证明严密.”
(3)文渊同学说:“D装置装满水后可以收集并储存氧气,需要氧气时可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 (填a或b)a端通入.”
(4)东升同学说:“我看到课外资料上介绍,实验室可用块状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H2S),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我现在明白了: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G.”
(5)在实验中实验操作要正确.如使用 A装置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只写一项)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合理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与假设】
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 
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甲同学在盛有1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
 乙同学在盛有10 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的设计不合理,原因是滴加水也会使溶液pH减小,改进的方法是滴加足量硫酸一直到溶液pH等于7或小于7,根据改进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变化,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2)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乙同学在做完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实验后,为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思考与交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碳酸钠固体于试管中滴加乙同学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若有气泡生成稀硫酸过量(“过量”或“不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 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最高温度18℃).  
(3)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加入稀硫酸10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a应在固定试管之前(选填“前”或“后”)放置.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常用A装置制取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选用B装置制取,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填字母序号)若改用如图2装置收集气体,则气体应从b进(填“a”或“b”)
(3)甲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药品实验编号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 mg,块状 mg,块状 mg,粉末状 mg,粉末状
 盐酸(过量)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wg,稀盐酸 wg,浓盐酸
Ⅰ.上述实验中反映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
Ⅱ.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乙对照(选填实验编号).
Ⅲ.除盐酸的浓度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一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大小(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Ⅳ.研究发现酸的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的速度越快,与甲比较,对丁分析正确的是AB
A.反应更为剧烈                B.最终剩余溶液的质量更小
C.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大      D.粉末状大理石利用率更高
(4)乙同学也取了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
【作出猜想】
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2
②乙同学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气体中有HCl
【查阅资料】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拓展延伸】
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HEC(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乙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阅资料】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碱(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aCl2、HCl(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Na2CO3(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CaCO3(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Na2CO3(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回答下列关于水的问题:
(1)配制生理盐水时水作溶剂;
(2)实验室区别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
(3)消防队员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加入适量水后,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冰块B.蔗糖C.面粉D.奶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金属材料应用广泛.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是钢铁.
(2)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铝制是因为铁的硬度比铝的大;铝锅空烧容易穿孔的原因是铝的熔点较低.
(3)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防止铁钉生锈的措施之一是涂油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CaCl2溶液稀HCl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BNaOH溶液Ca(OH)2溶液先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再过滤
CCO2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CaOCaCO3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过滤,蒸发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