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___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高分子材料电木、电玉均具有热固性
B.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C. 人体缺少钙元素时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D. 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是___________,它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2)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与乙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后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
(2)乙装置:①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②若生成H2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生石灰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
(3)丙装置: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分别是______.
(3)G装置在化学试验中有广泛的应用,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进.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氢气,则在G 瓶中应装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_进,用E装置收集。
(4)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里制取CO2的药品是_________ ,现在有下列实验仪器:①大试管 ②烧杯 ③酒精灯 ④集气瓶 ⑤长颈漏斗 ⑥带导管的双孔塞 ⑦导气管 ⑧玻璃片 ⑨铁架台 ⑩水槽等仪器,在实验室制取CO2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面粉、鸡蛋、牛奶、白糖、橄榄油等原料制作蛋糕。
(1)上述原料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量杯中,最适合量取80mL牛奶的是____(填序号)。
A. 10mL量杯 B. 100mL量杯 C.500mL量杯
(3)蛋糕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气体”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a. ______;b. ______。
(2)若B装置中药品为紫黑色固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此时B装置还需要改进的是______。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装置____和 _____组合,实验时长颈漏斗需______。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显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氨气,应选用的装置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A.A—C—G B.B—D—E C.B—C—G D.B—D—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神舟飞船的太空舱常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催化剂 D.消毒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