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_____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把20g乙(不含结晶水)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m(甲)______ (填“>”“=”或“<”)m(乙)。
(4)根据图示,除题中已有信息外,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答案】 = 饱和 > 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乙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和应用。
(1)据图可以看出,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乙的溶解度为30g,100g水最多溶解30g乙,把20g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15g,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3)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明显,故t2℃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析出晶体甲大于乙;
(4)根据图示还可以看出: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或<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或<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乙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校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得知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都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准备)(1)知识回顾: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所取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的________和体积应相同。
(定性研究)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滴加5滴CuSO4溶液、FeCl3溶液,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研究)如图所示,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
(继续探究)在CuSO4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
猜想1:铜离子起催化作用;
猜想2:______________起催化作用;
猜想3:水分子起催化作用。
若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可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气象学认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下列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沙尘暴是沙尘被风吹起所致
B. 沙尘暴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C. 沙尘暴对植物光合作用没有影响,叶片嫩芽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正常进行
D. 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退耕还林是防治风沙的有效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查 阅 资 料 : 一 氧 化 碳 能 燃 烧 生 成 二 氧 化 碳 , 产 生 蓝 色 火 焰 。
(1)点燃一支白色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后取出,现象如图 A, 这证明焰心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 B)在玻璃管的上口 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
(3)猜想和验证:(提供用品:火柴,澄清石灰水,小烧杯)
猜想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假设①:焰心气体 含二氧化碳 |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 管上口处_____ | _____ | 假设①不成立 |
假设②:焰心气体 只含一氧化碳 |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 管,用湿冷毛巾包 住中部,将玻璃管 下端插入焰心,上 端试用火焰点燃 | 玻璃管另一端若有蓝色 火焰取下长玻璃管,打 开湿毛巾观察到玻璃管 内壁无白色固体。 | 假设②_____ |
假设③:焰心气体 只含石蜡蒸气 | 取一较长细玻璃 管,用湿冷毛巾包 住中部,将玻璃管 下端插入焰心,上 端试用火焰点燃 | 玻 璃 管 另 一 端 口_____;取下 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观 察_________。 | 假设③成立; |
假设④:焰心气体 有一氧化碳和石蜡 蒸气 | 取一较长细玻璃 管,用湿冷毛巾包 住中部,将玻璃管 下端插入焰心,上 端试用火焰点燃 | 玻 璃 管 另 一 端 口_____;取下 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观 察_________。 | 假设④成立; |
(4)写出石蜡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5)蜡烛火焰向上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6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资料:KCl溶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作为对照实验的是试管______(选填①~⑥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溶质都含有______元素。
(3)试管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碳酸钾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可做______肥使用。取该溶液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______色。
(4)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_。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5)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除了石蕊外,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A、B、C、D 四种物质。①A是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B为暗红色粉末,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③C能在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④某银白色金属在A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据此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②④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王明想制作一个储气瓶,将家中煤气带到学校进行探究.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仪器帮助他设计一个储气瓶,如何选择仪器?
在家里要想将煤气存储到储气瓶中,在学校要想将储气瓶中的煤气排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你的创造力,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某市红星学校师生对“催化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密度为)质量分数为的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请分析回答:
可观察带到火星的棒香立即________.
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图中字母所标示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___、⑨_________
(2)小红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仪器除①、④、⑤、⑧外还需要(填序号,下同)______。其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该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______还需增加___________才可连接胶塞。
(3)小龙同学用(2)中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发现铁丝并未燃烧,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在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前集气瓶未装满水 B、铁丝表面有锈 C、铁丝上未系火柴
D、没有在瓶底铺一层沙或放少量的水 E、导气管口一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
(4)小龙同学改进了实验操作,实验成功。铁丝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下图装置________(填编号)来收集并测量氧气体积。
(6)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上图中的仪器除②⑧外,还必须的选择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