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结合图1、图2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B、D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4)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SO2的某些化学性质与CO2相似,实验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尾气.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______→_______→⑤(填序号);图中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烧杯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食品“双吸剂”的保鲜原理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 B.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C.碘酒可作医学上的消毒剂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助燃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

(1)下图是首都博物馆展出的3件文物,其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填序号)。

(2)出土的铁质编磬锈蚀严重,金饼却依然金光灿灿,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中考题原创:古沉船考古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 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亮相 题型:填空题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整体安置在“水晶宫”进行考古保护,2009年9月26日首次展露真容,采集文物样本和收集整体打捞后的基本信息。其据保守估计,其上载有6万至8万件文物,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1)“水晶宫”舱体内充满海水,每月置换一次,其中水质、温度以及其他环境与古船出水前相似。为了保护水晶宫建筑能够百年防腐,你认为选择建筑材料应当具有的特性有_____。

(2)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___(填化学式)。

(3)打捞出水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以下措施不能阻止铁器生锈的是___(填序号)

①刷漆  ②涂油  ③水洗  ④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

(4)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许多破碎的瓷片与淤泥混杂在一起。为使这些宝贵的文物不流失,请你设计一种可行的方法获得这些碎瓷片: ______________。

(5)沉船出水的漆木文物都富含水分,为了防止木制文物因失水过快而引起变形,考古界常常可用_______方法让明矾晶体(KAl(SO4) 2·12H2O)填充在木纤维中,已知明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操作方法是:将木制文物浸入明矾的______溶液中,待明矾溶液充分渗入后,取出冷却擦干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根据图示信息,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

(2)写出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

(3)标出溶剂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4)写出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5)纯净的氯化铝属于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

A. ①或② B. ②或③ C. ①或④ D. ③或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九年级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

(2)试剂X是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2017年5月,我国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出了可燃冰。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 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露,燃烧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某兴趣小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的产物有哪些?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猜想与假设)猜想I:H2O、 CO2; 猜想II:H2O 、 CO; 猜想III: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通过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每种装置有若干个,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略去)。请填空:

(1)实验中甲烷燃烧用纯氧气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III成立,实验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甲烷燃烧产物→_______(填装置序号)。

(反思与交流)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