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学习小组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不和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   猜想二:CaCl2和CaCO3    猜想三:CaCl2和HCl
通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二”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有气泡冒出
猜想__________成立
实验反思:①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总结出得到CaCl2的不同途径,如:Ca(OH)2+ZCln→CaCl2+M,那么M可能是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填不同类别的物质)CaO+YCln→CaCl2+H2O,则“YCln”属于_________类物质。(填“酸”、“碱”或“盐”)
(2)若猜想三成立,现欲对废液进行处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20g于烧杯中,逐滴滴
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至过量,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
的变化 关系如图所示。求:

①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__。
②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
⑴[提出猜想]CaCl2;CaCO3不溶于水
[实验探究]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MgCl2;HCl;酸
⑵①1.11g
②2.34g

试题分析:⑴[提出猜想]根据题意可知,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不和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氯化钙,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只生成氯化钙;若盐酸过量,则可能还含有盐酸;结合题意可知,猜想一为CaCl2
由于探究的是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而CaCO3不溶于水,不可能为溶质,故“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探究]根据反应现象“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冒出”可知,该溶液中含有酸,故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结合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析可知,若要Ca(OH)2+ZCln→CaCl2+M的反应能成立,则M要么是Z(OH)2沉淀,要么是水,故该反应可能是碱和盐的反应,生成新碱(沉淀)和新盐,因此M可能是Cu(OH)2、Fe(OH)2、Mg(OH)2、Zn(OH)2、Al(OH)3、Fe(OH)3等难溶性碱,则Z可能是CuCl2、FeCl2、MgCl2、ZnCl2、AlCl3、FeCl3中的一种;也有可能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故Z可能是盐酸。
根据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结合CaO+YCln→CaCl2+H2O,可知YCln属于酸。
(2)①由图中数据可知,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是碳酸钠溶液先与盐酸反应,而CaCl2尚未反应;当碳酸钠溶液滴加至20g时,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钙沉淀1g。
设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0
x             1g
111:100= x:1g
解得x=1.11g
答: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1.11g。
②由于废液中的两种物质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都能生成氯化钠,故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等于两个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
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0       117
1g        y
100:117=1g:y
解得,y=1.17g
设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20g×5.3%     z
106:117=(20g×5.3%):z
解得,z=1.17g
所以,氯化钠的总质量=1.17g+1.17g=2.34g
答:当废液中两种物质刚好消耗完毕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34g。
点评:对于验证型实验探究,要熟记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探究,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实验现象,来验证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找出恰好完全反应时各物质的质量,再利用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对于反应后的溶质要注意其组成来自于两部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许多实验需要改变,或者发生异常现象。
【探究一】
有一乡村中学由于条件所限,仅有一大一小两种试管和稀硫酸。甲(图1)、乙(图2)两学生找来铝制易拉罐皮(代替锌粒),各自设计了一种装置(如图所示),制取并收集一试管氢气。(大试管套在小试管上收集氢气)    

(1)哪个学生设计的比较合理?                      
(2)用较合理的装置制取氢气,要使氢气充满收集氢气的试管,操作过程是               
                    
(3)在家里,还可以用哪些物品代替废易拉罐皮和稀硫酸完成反应?                      
                              (任写一组物质名称)
【探究二】
二氧化碳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元凶,减少它的产生和除去它,成为每个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小敏、小丽、小静和我为了探究CO2与NaOH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研究:
【小敏的方法】在一个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体积的NaOH溶液,发现塑料瓶变瘪。小敏宣布验证了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我不同意小敏的看法,理由是                                            
我的做法是                                                               
【小丽的方法】在NaOH溶液中滴加3滴酚酞溶液,再通入CO2,如果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酚酞溶液应该由红色变成无色。(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
我不同意小丽的看法,原因是                                             
【小静的方法】将CO2通入到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取少许反应后的液体,滴加澄清的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浑浊。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我的方法】我用的物质与其他三位同学都不一样,证明反应的发生。我的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有三瓶不同种类失去标签的盐溶液,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和一种含有钡离子的未知溶液。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出三种溶液?
【实验探究】小松同学:取1号样品溶液少许,加入到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溶液,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他又继续滴加少量硝酸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他认为1号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碳酸钾,一定是硫酸钠。
【反思与评价】请你评价小松同学的实验结论(1)                              
【实验探究】小北同学:取少量三种样品溶液分别加入到三支试管中,先向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其中2号、3号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稀硝酸,2号试管中出现了(2)     现象,说明2号溶液是碳酸钾溶液,3号试管中沉淀无变化。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只需要分别滴加一种试剂(3)   (填物质化学式)就能将三种溶液鉴别出来。请将三种溶液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中:(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①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  ,写出一个由酸D转化为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②电解后生成的碱B的化学式为    ,你猜想的依据是    
(2)食盐中含有各种添加剂,如添加碘酸钾(KIO3)补充碘元素、添加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 作为抗结剂防止食盐结块。但人们总是担心抗结剂会分解产生剧毒物质氰化钾(KCN)。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其热重分析数据如图:

【查阅资料】一般烹饪温度低于340℃。
回答下列问题:
①食盐中至少含有    种金属元素(填一数字)。
②写出70℃~100℃反应的方程式    
当温度高于400℃时,会产生剧毒物质KCN,同时还会产生一种单质气体,则X的化学式是    
③食用含亚铁氰化钾作抗结剂的食盐是否安全?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原料的 “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NH3)的工艺流程:

(1)合成氨的原料之一为氮气,该流程中为合成氨提供氮气的物质是                  
(2)①处加入Fe2O3·H2O的目的是                   
(3)②处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条件略去)                 
(4)③处一般加入K2CO3溶液以吸收CO2 ,K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钾(K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铁锈蚀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每年约有的钢铁因锈蚀而报废。 
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并寻求防锈措施,某兴趣小组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影响铁制品锈蚀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空气、水、酸性物质(包括一些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及温度等等。
设计实验: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组合成如图所示三套装置并放置一周。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现象与结论:一周后,      试管(填试管编号)中铁钉锈蚀最严重,综合以上三个实验可知,铁易与          等共同反应生成铁锈。
反思与应用: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可采取哪些防锈措施(答一点):          。在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中,除防锈外,我们还可采用      (填序号)。
A.不使用金属B.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D.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学习植物细胞结构时,我们经常利用显微镜把细胞分解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几个不同部分来认识,这种方法属于(   )
A.比较B.归纳C.理性思维分析D.实验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如图所示,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可能作出不同的假设。
请你仔细阅读下表中的示例,然后填写表中空格。
 
作出假设
实验探究
示例
B烧杯中的溶液要过一会儿才变色,与烧杯A无关。
另配制20mL烧杯B的溶液,静置,观察现象。
1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其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B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2
 
 
   结论:该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