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空气中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CO2.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CO2的方法.一些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的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2所示.
(1)NaOH的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该方法中,涉及的物质属于碱的是NaOH、Ca(OH)2(填化学式)

分析 (1)NaOH的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的进行;
(2)根据碱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答 解:(1)NaOH的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促进反应的进行;
(2)氢氧化钠属于碱,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属于碱;
故答案为:(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2)NaOH、Ca(OH)2

点评 难度不大,掌握碱的概念和从题干中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即可顺利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4}{5}$,则:
(1)这些物质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
甲:O2;乙:N2;丙:CO2;丁:C.
(2)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从Cu、O、H、Cl中的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一种难溶性的碱Cu(OH)2  
(2)一种可溶性的盐Cu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中如果不慎将硫酸洒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地面上,会有气泡产生,这种气体是(  )
A.O2B.N2C.H2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产合金的国家之一,在商朝(距今3000多年前)青铜工艺就已非常发达;青铜是除黄铜(铜锌合金)白铜(铜镍合金)外的其余铜合金的统称,镁铜合金属于青铜的一类,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10g mg
 第二次加入10g 2.0g
 第三次加入10g 1.5g
 第四次加入10g 1.0g
 第五次加入10g 0.6g
 第六次加入10g 0.6g
(1)从以上数据可知,表格中,m=2.5
(2)计算合金样品中镁和铜的质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面分别是物质构成和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请你填写图中①和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A.水、冰水混合物B.纯碱  液态氧C.臭氧、浓盐酸D.汽水  氯化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已知水的沸点随压强的减少而降低.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人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后,打开夹子,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  )
A.A为氯化钙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
B.A为氢氧化钠溶液,B为二氧化硫气体
C.A为氢氧化钙溶液,B为一氧化碳气体
D.A为稀硫酸溶液,B为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海水是种宝贵资源.
用途一:提供海上航行饮用水.一般可采用图1装置获得淡水.用该装置将2000g含氯化钠3%的海水暴晒4小时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则收集到的可饮用水为500g.

用途二:“海水晒盐”.地球上总储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海水中溶解了很多物质,又苦又咸,除了含H2O外,还含有NaCl、CaSO4、MgSO4等.以海水为原料提取食盐的工艺流程如图2:
(1)图中①是蒸发池(填“蒸发”或“冷却”).
(2)“母液”的成分中,大量含有的阳离子是Ca2+、Mg2+、Na+(填离子符号).
(3)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
A.得到的粗盐是纯净的氯化钠
B.在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C.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D.海水进入储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