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运用法治力量推动污染防治,聚力助推“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提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提倡使用新能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南宁市青山校区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2:5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化学试卷(四)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很长一段时间铝丝表面都没有明显的现象。
[ 提出问题 ] 是什么原因导致反应现象不明显呢?
[ 查阅资料 ] 氯离子穿透铝表面致密氧化膜的能力强于硫酸根离子。
[ 猜想与假设 ]
甲:可能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
乙:可能与硫酸根离子穿透氧化膜的能力有关;你认为还可能与_________有关( 写出一条即可 )。
[设计实验 ]
(1)将打磨后的等质量的铝片和铝丝分别放入等体积、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发现前者反应的速率明显比后者快,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甲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2)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_________(填“严谨" 或“不严谨”)的,理由是________。请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验证乙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室温下,将两根相同的铝丝分别放入等体积、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和______________溶液中 | 后者铝丝表面变红明显比前者快 | 乙同学猜想正确 |
(4)若要进一步验证乙的猜想,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 | _________ | 乙同学猜想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化学试卷(六)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饱和的石灰水与碳酸钠浓溶液反应时发现,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沉淀总是很少,于是对该实验进行进一步如下探究活动。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得到的沉淀总是很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对得到的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一: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3)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猜想二成立的可能性比较大,为确认猜想二成立,他们不再用含钙元素的试剂进行检验,而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试剂进行验证,请你写出这三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年安徽中考信息交流化学试卷(六) 题型:单选题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 其化学式下列有关香叶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它的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C.香叶醇中C、H、O的元素的质量比为10: 18:1
D.香叶醇中碳元索的质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4.2 碳 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中毒
C.和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都具有可燃性
D.大气中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食盐和纯碱(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C2+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如缺少将导致贫血。试回答:
(1)A元素的名称是:_____。
(2)B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_____。
(3)D元素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