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A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加入足量红磷的原因是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的结论。

②集气瓶B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

③现在有氢气、甲烷、氧气,其中C中可能装的气体的化学式

【答案】①耗尽氧气 五分之一 ②火星四射 ③O2

【解析】

试题分析: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加入足量红磷的原因:充分耗尽氧气,使测量结果更准确;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

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根据集气瓶C的放置方法:正方在桌上,可判断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和甲烷的密度都比空气小、而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C中可能装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装置D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 (填)。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填c端d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今天我们沿着大师的足迹进行探究.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

(4)轻轻一吹即可使蜡烛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B.隔绝了空气

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5)点燃一根直径为4cm的蜡烛,观察到烛芯周围有一杯状的烛油.蜡烛燃烧的质量与燃烧的时间呈现如图2所示的关系.

据图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选填“稳定”或“不稳定”)

烛芯周围的烛油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

事实上,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论,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上相似,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7分)氨气易溶于水,易与浓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干燥剂)反应。氨气还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同时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3CuO === N2 + 3Cu + 3H2O

某化学小组为验证氨气的组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已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60 g、132.47 g,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

实验步骤:

I.打开K1,关闭K2,通人氨气一段时间后,关闭K1,打开K2。(注:K1接个气球)

Ⅱ.点燃酒精灯加热,待黑色固体部分变为红色后,停止加热。

Ⅲ.继续通氨气至玻璃管冷却。

Ⅳ.记录量气管读数为VmL。

V.称量装置C、D的质量分别为65.36 g、132.74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制取氨气,则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 (填“相同”或“不相同”)。

(2)步骤Ⅳ读数时,应注意视线、刻度线 。三线在一条直线上。

(3)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

(4)实验过程中通入氨气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I是 ;步骤Ⅱ是还原氧化铜;步骤Ⅲ是

(5)请根据该实验数据列计算式,证明氨气中不含氧元素。相关计算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排气净化器中的催化剂,可使废气中的CO和NOx转化为无害气体。

(1)其产物之一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

(2)写出氮氧化物(用NOx表示)跟C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分)美国两位科学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学进行了“G蛋白偶联受体” 研究,揭开了“细胞如何感知周围环境”之谜,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2)由图一可知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下列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下图是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的生产流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1)将气体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蓝色,气体A是 (填化学式),

(2)步骤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填写过滤加热之一)

(3)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原理是,过程中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4)如图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为t2时,20g 溶解到50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g

温度为t1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小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温度为t1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为t2时的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增大减小不变)。

若某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中溶解有少量的,若用实验方法得到大量的晶体,所采用的方法是

向氯化铵与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请写出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5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 16

t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若采用加溶质的方法使两者重新达到饱和,则 17 物质所加的量多。

t1时,向一只盛有15g甲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8

A.t1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100g水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65g

C.降温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不变

D.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