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同学欲探究市售 “双钙防蛀”牙膏、“皓清”牙膏和牙粉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 和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如图所示,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适量R 溶液。R 溶液是 。 | 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和C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 |
② | 将B和C试管中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现象Ⅱ: 。 |
实验结论: 。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组装两套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取 (操作Ⅰ),放于锥形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R 溶液。 | |
② | 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 有气泡产生。 |
③ | 待②反应结束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④ | 称量反应后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并加以比较 | 加入“双钙防蛀”牙膏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大于加入牙粉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 |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
(1)若不改动原有装置和基本步骤,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应测定的数据有:__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前不需要测定装置的气密性,请你说明其原因 。
【答案】【实验一】R溶液是 稀盐酸 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是 “双钙防蛀”牙膏和牙粉中含有碳酸钙,“皓清”牙膏中不含有碳酸钙。
【实验二】①等质量的双钙防蛀牙膏和牙粉
实验结论是 “双钙防蛀”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比牙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小。
步骤③的作用是 证明步骤②加入的盐酸是足量的。(或“使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合理即可)
【实验反思】①称量反应前装置及所用牙粉和稀盐酸的总质量。
②此实验不需直接收集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装置是否漏气不影响测定结果,所以该实验前不需要测定装置的气密性。(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碳酸钙只能和稀盐酸反应,故加入的是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根据资料可得双钙防蛀”牙膏和牙粉中含有碳酸钙,“皓清”牙膏中不含有碳酸钙;
(2)该实验比较的是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故应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双钙防蛀牙膏和牙粉根据产生二氧化碳的量来确定含碳酸钙的多少;由于加入“双钙防蛀”牙膏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大于加入牙粉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说明牙粉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较多,即牙粉中碳酸钙的含量更高;步骤③的作用是使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
(3)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则要知道碳酸钙的质量,也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已知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则要称量反应前装置及所用牙粉和稀盐酸的总质量;由于此实验不需直接收集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装置是否漏气不影响测定结果,所以该实验前不需要测定装置的气密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山东省济南市】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铁、铝、铜进行系列研究.
(1)合金的应用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象征.有下列三种合金:①铁合金;②铝合金;③铜合金,这三种合金被广泛应用的先后顺序按年代由远及近排列应是 (填序号).
(2)他们欲探究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将铁丝、铝丝和铜丝分别放入三支分别盛有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的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
(2)该小组的同学还利用单质铜制取Cu(0H)2,其设计方案如图1:
①铜在受热转化为CuO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取一定量的CuO放入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当滴入10%的NaOH溶液120g时(即B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Cu(OH)2沉淀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一只纸杯,在底部开一小孔,倒置在实验桌上(倒置时纸杯下垫木条使纸杯的下边缘一端稍稍抬起),用纸团堵住小孔,先收集满氢气后,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长木条在小孔处点燃氢气,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请写出B中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
(2)用理化知识解释C中纸杯被高高掀起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 ,证明有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 。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 气球鼓起 | |
②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
③将注射器3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 瓶中液体变浑浊,气球无明显变化 | |
④向外拉注射器2的活塞 | 无明显现象 |
(1)此实验不能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的原因是 。
(2)若仍要用此装置完成实验证明CO2能和NaOH反应,则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应更换为 ,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
(3)步骤③注射器3中的溶液更换后,步骤④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应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
【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
【查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
【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交流反思】
(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__________色.
(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___________.
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
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
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对反应后的气体成分产生了疑问,某学习小组对该反应产物中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
①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②气体产物全部是CO ③气体产物 ;
〔查阅资料〕 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现象与分析〕
现象 | 结论 |
如果装置B , 装置C无现象 | 则猜想①成立 |
如果装置B无现象,装置C | 则猜想②成立 |
如果装置B ,装置C____________ | 则猜想③成立 |
〔结论〕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③成立,同学们的疑问是合理的。
〔反思〕
(1)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单质碳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