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紫琦过生日时发生了一件怪事,当她许下心愿吹灭蜡烛后,蜡烛竟又重新燃烧,反复几次,蜡烛总能灭而复燃.同学们将蜡烛剥开发现:在蜡烛的棉芯里藏了一根缠绕的银白色金属丝.
【提出问题】该金属丝是什么?它的存在是不是蜡烛灭而复燃的原因?
【初步探究】蜡烛为什么会灭而复燃?
【资料一】蜡烛的棉芯里藏有一些金属,当蜡烛燃烧时,棉芯里的金属被熔化的石蜡包裹起来,由于隔绝了氧气,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熄灭后,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可以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实验反思】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产生的,紫琦认为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她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
【资料二】蜡烛内的金属是Mg、Fe或Cu中的一种.
【深入探究】这种蜡烛芯内的金属是Mg、Fe或Cu中的哪一种?
【猜想与假设】(1)根据已有的知识大家一致认为,该金属不可能是Fe和Cu,
其原因是:①铜是紫红色的,不是银白色的;②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同学们一致猜想:该金属是Mg.
【查阅资料】镁可以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温度越高,水中溶解的氢氧化镁越多.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大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该金属丝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加入到装有热水的试管中,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有气泡不断冒出,气体燃烧,听见爆鸣声,火焰呈淡蓝色生成的气体为_H2
(填化学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冷却后红色褪去反应生成了Mg(OH)2,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 性
【实验结论】此金属为镁,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2H2O$\frac{\underline{\;\;△\;\;}}{\;}$Mg(OH)2+H2↑.

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固态物质燃烧产生的是光,气态物质燃烧产生的是火焰,以及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铁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火焰是淡蓝色,酚酞遇碱变蓝色进行分析;
【实验结论】根据镁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进行分析.

解答 解:【实验反思】固态物质燃烧产生的是光,气态物质燃烧产生的是火焰,所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产生的,紫琦认为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她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
【猜想与假设】铁在空气中加热只会红热,不会燃烧,所以该金属不可能是铁;
【进行实验】氢气具有可燃性,火焰是淡蓝色,酚酞遇碱变蓝色,所以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该金属丝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加入到装有热水的试管中,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有气泡不断冒出,气体燃烧,听见爆鸣声,火焰呈淡蓝色生成的气体为H2(填化学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冷却后红色褪去反应生成了Mg(OH)2,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实验结论】镁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Mg+2H2O$\frac{\underline{\;\;△\;\;}}{\;}$Mg(OH)2+H2↑.
故答案为:【实验反思】气态,隔绝氧气或剪除灯芯或用湿抹布盖灭;
【猜想与假设】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H2
【实验结论】2Mg+2H2O$\frac{\underline{\;\;△\;\;}}{\;}$Mg(OH)2+H2↑.

点评 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学知识对个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设计正确的方法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表中,除去物质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方法反应类型
AKCl K2SO4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并过滤 复分解反应
BCO2CO 通过灼热的CuO置换反应
CH2HCl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分解反应
DCuO粉Cu粉在空气中加热化合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CO${\;}_{3}^{2-}$、Cl-B.Na+、NH${\;}_{4}^{+}$、NO${\;}_{3}^{-}$
C.H+、Ba2+、SO${\;}_{4}^{2-}$D.Ag+、Mg2+、C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2AgNO3═Fe(NO32+2AgB.2NaOH+K2CO3═2KOH+Na2CO3
C.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2D.Fe2O3+2H2SO4═2Fe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是制作油条和油饼时常用的膨松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两种膨松剂受热分解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②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连接好装置,关闭K1,打开K2
微热左侧双层试管
A、C中均出现气泡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K1,关闭K2,停止加热A、B烧杯中的导管内均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在试管中加入两种膨松剂,打开K1,关闭K2,点燃酒精灯加热双层试管内层试管中白色固体明显减少,A、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均有二氧化碳生成
关闭K1,打开K2(开关操作)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有氨气生成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外层试管中仍有固体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为了进一步确定NaHCO3受热分解后生成Na2CO3,后续的实验操作是打开铁夹1,(关闭铁夹2),继续加热至石灰水中不再有气泡产生,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实验室有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和一种暗紫色的药品,还有下列仪器及棉花、火柴等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沁馨同学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要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⑦⑧(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②长颈漏斗(填名称).
(2)若用图A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产生现象原因是①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消耗瓶内的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小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②塑料瓶变瘪;又因为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或CO2+H2O=H2CO3),
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④变红.

(3)连接仪器装置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B所示,①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检查原因,如塞紧橡胶塞或②更换橡皮塞,直至装置不漏气才能进行实验.
(4)写出实验室用一种暗紫色的药品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①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②将实验室用此药品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图C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利用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区分或分离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下面区分各级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被区分的物质区分方法
A烧碱---纯碱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试夜,观察颜色变化
B硬水---软水各取50ml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
C冰----干冰各取一块置于表面皿中,观察有无白雾生成
D生石灰---熟石灰各取一药匙分别置于20ml水中,搅拌,测量温度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作答:

(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B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时停止反应,上部与下部对接应选c(填“b”、“c”).
(3)从装置A~D中选择: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O2,应选用图中的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用装置BF来制取H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用F装置来收集H2,请将图F补充画完整.
(5)图2为制取H2并还原Fe3O4的微型实验装置,针筒与青霉素瓶组合部分相当于图1中装置B(填字母);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是关闭弹簧夹,用热水浸泡(用手捂)青霉素瓶一会儿,若现象为针筒活塞略向左移动,则气密性良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CO2B.H2O2C.O2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