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草酸(H2C2O4),沸点约150℃,分解温度约190℃)隔绝空气加热,得到的混合物经充分冷却后,残余气体M(CO、CO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M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有CO2
B. 若丙中固体变黑、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中一定含CO
C. 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则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CO
D. 若加热所得混合物不经充分冷却,则M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 )
A.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往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往CaCl2溶液加入Na2CO3溶液
D.等温条件下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所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曲线上b点所含的离子是_____(用符号表示).
(4)下列实际应用中,没有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_____
A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C 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PH的变化图线来看,该操作是把__________逐滴加入到_______________中;
(2)表示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填m、n或p);
(3)P点时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滴入石蕊后溶液呈现____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C.该实验通过酚酞溶液变红可证明氢氧化钠呈碱性
D.该装置的优点:现象迅速出现、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2g石灰石样品开展实验探究,并精确地记录了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和加入稀盐酸的质量,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该石灰石样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请计算并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保留到0.1)
(2)该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x的值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烧杯中装有100g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反应完全时,生成沉淀5. 8g。请回答:
(1)若配制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则需要24%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
(2)写出第一次实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列出求解原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镁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4)第一次加完NaOH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
(5)向过滤后所得溶液中蒸发72. 2g水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