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
①“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③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④用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
【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现象分析
(1)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水
(2)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该同学经过分析燃烧产物后得出结论:“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反思】该同学请教老师后发现以上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请你帮他说明原因因为蜡烛燃烧过程中和氧气反应,因此无法判断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经过进一步进行实验,同学们测得“果冻蜡烛”在7.2g氧气中燃烧,得到9.2g混合气体(可能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验证混合气体的成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A装置增重4.5g,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果冻蜡烛”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比为9:5.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和质量不变.

解答 解:【探究实验】(1)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说明“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水;
(2)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步骤现象分析
(1)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水
(2)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反思】以上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准确,这是因为蜡烛燃烧过程中和氧气反应,因此无法判断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A装置增重4.5g,说明反应生成了4.5g水,4.5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4.5g×$\frac{2}{18}$×100%=0.5g,氧元素质量为:4.5g-0.5g=4.0g;
B、C装置共增重3.3g,说明反应生成了3.3g二氧化碳,3.3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3.3g×$\frac{12}{44}$×100%=0.9g,氧元素质量为:3.3g-0.9g=2.4g;
一氧化碳质量为:9.2g-4.5g-3.3g=1.4g,1.4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1.4g×$\frac{12}{28}$×100%=0.6g,氧元素质量为:1.4g-0.6g=0.8g;
蜡烛中氧元素质量为:4.0g+2.4g+0.8g-7.2g=0,因此蜡烛中不含有氧元素;
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果冻蜡烛”中所含元素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碳元素、氢元素质量比为:0.9g:0.5g=9:5.
故填:因为蜡烛燃烧过程中和氧气反应,因此无法判断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9:5.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这天,一枚原子蹦蹦跳跳出来,遇见了一个由分子构成的男孩(一氧化碳分子),他们一见如故,仿佛是相识很久的朋友.”这是美国IBM公司拍摄的《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原子》的一个剧情(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可以用肉眼看到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原子、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D.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按如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
(2)若用装置B检验二氧化碳,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若用装置C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在烧杯中放两支点燃的高度不同的蜡烛,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铁架台  b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 3 )通常用如图F所示的方法进行气密性检查,如果装置不漏气,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4)若选用C收集氧气,你认为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在瓶口能复燃,则证明该瓶氧气已经收集满了,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发现瓶底炸裂,其原因可能是实验的时候瓶底没有放一些水或铺上细沙,铁丝燃烧时的高温生成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 5 )如果用装置E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表格和图象能直观反应物质的变化规律.请根据下列表格和图象,回答有关问题:
甲: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50
 NH4Cl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NaCl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1)由甲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NH4Cl,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在10~20℃之间.
(2)镁与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如乙图中从0到时间T产生氢气的速度逐渐增大,原因是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加快反应速率,时间T后反应速度逐渐减小,逐渐减小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稀硫酸浓度越来越低,反应越来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9.化学小组同学生日需要准备一份礼物,用六种化学物质A~E组成了一个蝴蝶结,均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图转化关系.A、B、E含有相同的元素,A、C、D也含有相同的元素.其中B、C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剂,B可与D在常温下发生反应,且观察到有沉淀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B的化学式为CO2,A的俗称纯碱或苏打.
(2)分别写出图中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2CO3+Ca(OH)2=CaCO3↓+2NaOH;②NaOH+HCl=NaCl+H2O;③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取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t1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
D.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即热饭盒之所以能加热饭菜,原因是其底部因是装入混有镁、铁粉末的高密度聚乙烯,进行简单的操作后水和镁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热量便可使食物变热,其中铁可能是(  )
A.一种反应物B.起导热作用
C.催化剂D.增大镁与水分子的接触机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它是由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为验证煤炭中还含有硫,大家进行了以下活动:
(1)查阅资料:“SO2能使KMnO4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该化学方程式中的最后一个化学式因资料污损而模糊不全,请推测其化学式为H2SO4
(2)方案设计: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经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装置②处存在明显错误,请指出其中错误的原因是C.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果不好,应改用Ca(OH)2溶液;
B、气体不应该由长导管进入洗气瓶,应该由短导管进入洗气瓶;
C、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SO2;①处即使有SO2产生也到不了③处;
(3)盐通常由离子构成,如:KMnO4由K+和MnO4--构成.请根据“查阅资料”推测,KMnO4溶液呈紫红色是因为它含有MnO4-(填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