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有的杂质碳酸钠,只能选择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再过滤,则滤液就是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注意:加氯化钙溶液行吗?为什么:不行;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有的杂质碳酸钠,实质就是除去碳酸根离子,可利用碳酸钠溶液与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过滤即可,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故答案为: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Ca(OH)2+Na2CO3=CaCO3↓+2NaOH;不行;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表下表进行分析:测定分解温度(表M-2中的分解 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分解温度(℃)
  ①  氯酸钾    580
  ②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350
  ③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370
  ④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
(3)同一化学反应可以用不同的物质作催化剂.
(4)写出如果用氧化铜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CuO\;}}{△}$2KCl+3O2
(5)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作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其原因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
【反思】
(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化学性质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取颗粒大小不同,但是质量相同的同种催化剂分别催化质量相同的反应物,测定分解温度.
(3)同种催化剂,还有与反应物质量比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
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完成以胆矾为原料制取氧化铜固体实验,并用氧化铜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氧气,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试回答:
(1)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将溶液和沉淀放入蒸发皿中加热,直至沉淀全部变黑,冷却后过滤.过滤时由于操作失误,造成滤液浑浊,但滤纸尚未破损.造成滤液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测量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
①在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氧化铜\;}}{△}$2KCl+3O2↑.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CuO和KClO3的混合物平铺在试管底部,将量筒装满水倒扣在水槽中.后续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下列操作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代号回答)cabde.
a.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
b.待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将导气管出气端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量筒内
c.将导气管出气端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量筒内
d.使量筒内液面与水槽中液面持平,然后读数
e.停止加热,使试管冷却至室温(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
③按正确操作及顺序完成实验后,测得的气体体积比理论值低,可能的原因是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量.
(4)请写出初中化学涉及的两种不加热不通电生成氧气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不得重复使用):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6CO2+6H2O→C6H12O6+6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A、B等物质在溶液中存在如下三个转换关系:
(1)A+FeCl3→B↓(红褐色)+C
(2)C+D→E↓(白色)+F
(3)F+AgNO3→G↓(白色)+HNO3
完成C跟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H2SO4=BaSO4↓+2HCl;
写出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AgCl;写出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B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面对淡水资源不足,人们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节约用水
B.减少耗水量大的工农业生产
C.将废水污水及时排人江、河、湖、海
D.防治水源污染,合理开发水资源,合理使用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  )
A.FeOB.CaOC.Fe2O3D.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用化学用语填空或写出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
(1)铝元素Al;
(2)氦气He;
(3)五个甲烷分子5CH4
(4)“Fe2+”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是一个亚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5)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近日,一篇题为《科学家称:植物油做饭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结论看起来十分惊人.这里提到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加热植物油就会产生“致癌物”吗?
这位研究者把不同种类的烹调油分别加热,并测定了其中“致癌毒物”醛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如图1).

其实,研究中所用的条件跟普通家庭烹调相差很大.实验所用的温度是180℃,大约相当于我们所说的五六成热,而要让油在这个温度下烧上20甚至30分钟,也只有大量煎炸食物的时候才能达到,平时炒菜时烧油的时间远没有这么长.事实上,研究者所强调的也只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用于煎炸而已.
此次事件,不少报道都建议人们可以用黄油、猪油替代植物油来烹调.相比玉米油等,猪油、黄油确实热稳定性更好,但只从这个角度来推荐食用油就显得太片面了.食用油的脂肪酸分为饱和与不饱和两种(含量如图2).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来说,不建议选择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类.
目前科学界共识是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利.高温烹调时,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产生的醛类等有害物质较少.但煎炸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增加饱和脂肪酸摄入对健康也是不利的.选择健康的饮食方案,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网络文章中“植物油致癌”,所指的致癌物质是醛类物质.
(2)从图1的数据中可以得出,葵花籽油长时间加热后产生的有害物质最多.
(3)从图2数据可知,对心血管病人而言,较好的食用油是亚麻籽油(填一种).
(4)通过阅读本文,你提出一条健康使用食用油的建议:不要高温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