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夏季汽车轮胎发生爆胎,春天冰雪融化成水
B.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
C.汽油挥发,酒精燃烧
D.蜡烛燃烧发光,电灯通电发光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夏季汽车轮胎发生爆胎,春天冰雪融化成水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B、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呼吸的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C、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燃烧发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为了辨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佳的操作方法是(  )
A.闻气味
B.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
C.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
D.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一定有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1)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H.
(2)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C.
【设计实验】
【分析与交流】
实验步骤(1)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氧元素,因为反应物有氧气,因此无法判断原料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在实验室中区分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方法一方法二
A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分别向集气瓶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分别向集气瓶内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B木炭粉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在空气中点燃
C食盐和氯酸钾分别加热观察颜色
D酒精和水嗅气味分别点燃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A.颜色变化B.放出气体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发光、放热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区分实验室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待区分的物质操作方法
A食盐和蔗糖取样,尝味道
B澄清石灰石和矿泉水取样,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酒精和蒸馏水取少量点燃,观察是否燃烧
D水和酒精取样,闻气味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检验H2纯度时,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到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时,没有听到声音,下列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
A.氢气已经纯净B.点燃时试管口离火焰太远
C.移动试管过程中漏气D.气体在试管中储存时间过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③,④的名称
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者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请用文字或者符号表达式来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反应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你认为其中相对较好的方法是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其理由是不需要加热,操作简便,更安全环保.
(3)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检验装置气密性.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有两种.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选择收集装置C;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选择的收集装置E(填序号).
(5)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②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红磷不足,装置漏气.
③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不能,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没有产生压强差.
④丁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气密性好,可减小误差,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