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的最终现象可以证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是


  1. A.
    只有(1)
  2. B.
    只有(1)(2)
  3. C.
    只有(1)(2)(3)
  4. D.
    全部
C
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来推: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红墨水滴到水中的现象.
解答:
(1)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在一个倒扣的大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了,就能说明氨水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
(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等一段时间摸一下盛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如果发烫就说明水分子运动到了氢氧化钠固体中;
(3)江红墨水滴入水中发现整个烧杯中的水都变红了,说明红墨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4)水和酒精都是无色的无法通过实验观察来说明分子的运动.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运动实验的设计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5、物质间反应常用到两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溶解性表.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适用于金属与溶液的反应.
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验证铁、铜、镁、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将大小一样的铁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
Ⅱ将铜片加入到硝酸汞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
Ⅲ将金属片A加入到溶液B中.
①根据实验Ⅰ判断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依据的现象是
镁比铁反应更剧烈

②根据实验Ⅱ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铜比汞活动性强

③要通过实验Ⅲ得出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果B是硫酸铜溶液,则金属A是
,如果A是铜,则溶液B是
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

④查阅资料:金属在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越靠后,其化合物越不稳定,所以它的氧化物越容易被还原.分别以氧化铁和氧化铝为原料,用相同的还原剂还原,更易得到的金属是

(2)熟记“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化学问题:
①用水可以一次性鉴别出:氢氧化钠、氧化钙、碳酸钙、硝酸铵这几种白色固体.取等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的水后,确证硝酸铵的现象是
固体溶解,温度降低
;确证氧化钙的现象是
固体不全溶,温度升高

②根据酸、碱、盐三类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和溶解性,可构建下列离子对,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离子符号,要求新构成的两对离子对结合时,一个有气体产生,一个有沉淀生成:

③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H2SO4、NaOH与酚酞反应规律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最终废液缸中溶液呈红色,则废液缸中除酚酞外,还含有
2
种溶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百色)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
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H2,其名称为
氢气
氢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
(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氮元素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2 NO NO2
顏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分析】
(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
取少量稀HNO3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或用干净的试管重复上述实验)
取少量稀HNO3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或用干净的试管重复上述实验)

(2)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NH3极易溶于水,大多数气体会溶解在稀HNO3中.且在常温下NH3不易被氧化成NO2
NH3极易溶于水,大多数气体会溶解在稀HNO3中.且在常温下NH3不易被氧化成NO2

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N2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N2在空气中不能氧化成NO2
N2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N2在空气中不能氧化成NO2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NO遇氧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2NO+O2=2NO2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证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方程式为
3Cu+8HNO3=3Cu(NO32+2NO↑+4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交流反思】根据探究结果,请你解释稀HCl跟铜不反应而稀HNO3却能跟铜反应的原因
铜不与稀HCl发生置换反应,是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而稀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等.
铜不与稀HCl发生置换反应,是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而稀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课本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燃烧匙里红磷要过量,其目的是
全部消耗掉集气瓶内的氧气
全部消耗掉集气瓶内的氧气

(2)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装置的气密性

(3)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
B
B


(4)如图1所示装置也能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玻璃管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在白磷处微热,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向右移动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活塞向右移动
,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4
4
cm处,与课本上的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操作简单,环保
操作简单,环保

(5)如图2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先下降,后上升
先下降,后上升
;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70mL
70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
abc
abc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松江区三模)下列是实验室常见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
①写出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a
酒精灯
酒精灯

②甲同学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他选用了C装置,向C装置内加药品前,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催化作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
MnO2
.
2KCl+3O2
2KClO3
MnO2
.
2KCl+3O2

③在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在选用发生装置时,乙同学选用了A与B,丙同学选用了B,请比较乙同学选用的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或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或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写一个即可).实验结束后,乙同学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没有复燃,请你帮助乙同学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装置漏气没有收集到氧气
装置漏气没有收集到氧气
(写一个即可).
④如果用一氧化碳还原H装置中的CuO,若要生成0.1摩尔的铜,则需要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⑤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O或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若将该气体先通过H装置,再通入E装置,可看到H中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的组成可能有
种情况,组成是(写出三种可能的情况)
(1)
CO
CO
;(2)
CO和CO2
CO和CO2
;(3)
H2和CO
H2和CO

若要确定该无色气体的确切组成,可以将该无色气体依次通过上述实验装置
E-F-H-D-E
E-F-H-D-E
.即可(依次填写实验装置编号,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⑥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为寻找处理CO2,减少其排放的方法,同学们合作设计了下列制取CO2,并将CO2转化的实验.实验装置图如下:

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为:


Ⅰ.写出上述实验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Ⅱ.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水干燥
吸水干燥
,CO2的收集装置为
B
B
(填装置字母);
Ⅲ.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C和O2
C和O2
(填化学式),在此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HCl
HCl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在较低温度下和少量催化剂(如MnO2)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慢
反应慢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水+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①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②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对比(或对照等)
对比(或对照等)

③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当过氧化氢接触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并不能人为控制其速度.如果稍改变你所选择的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的速度.请任意选择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控制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利用分液漏斗活塞可以控制滴液的快慢
利用分液漏斗活塞可以控制滴液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