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面对金属的利用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是(  )
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古代金银制品能保存至今D.铜广泛用作导线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 解:A、用铁回收含银废液中的银,是利用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利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B不符合题意;
C、用金、银制首饰是利用这两种金属不易与氧气反应的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铜广泛用作导线是利用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是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09年2月9日,全球已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疫情406起,其中死亡254人.“达菲”是治疗人感染禽流感的一种药物,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C7H10O5)存在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H-1;C-12;O-16)
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克
C.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D.莽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各组气体中都能用排水法收集的一组是(  )
A.二氧化碳、氧气、氢气B.氮气、氢气、二氧化碳
C.氢气、氧气、氮气D.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稀盐酸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写出铁锈被除去的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哪种气体可以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又可以作为灯泡填充气,还可以在包装食品时作袋内填充气(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测定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烧杯①烧杯②烧杯③烧杯④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10101010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10203040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0.881.762.643.523.52
(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3.52g气体;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H=2的溶液显酸性
B.pH>10的土壤不适种农作物,因碱性太强
C.pH=7的溶液显中性
D.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

(1)选择发生装置A的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
(2)选择发生装置B的依据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
(3)选择收集装置C的依据是气体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
(4)选择收集装置D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5)选择收集装置E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机器燃烧进行如下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可知:石蜡的熔点合肥店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外层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这位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提出假设后,该同学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如下: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无水蒸气.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填序号).这样做不能(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蜡烛燃烧时也产生二氧化碳.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
(5)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作的化学讲座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宜太长,且导气管的起端必须插在蜡烛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原因是: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