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9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 、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 (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答案】(1) ;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过滤;(3)乙;(4)AC;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锌和氢气,氢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物质的性质实验活动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A烧杯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B烧杯中滤液一定不含的离子是______,小组同学对C烧杯中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下面探究。
(提出问题)c烧杯溶液的溶质中含有什么离子?(不考虑酚酞)
(猜想与假设)
甲猜想:H+、SO42-和Cl-
乙猜想:H+和Cl-
丙猜想:H+、SO42-、Cl-和Ba2+
丁猜想:Ba2+和Cl-
(表达与交流)丁同学认为上述______的猜想一定不正确,丁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活动与探究)丁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用试管取少量C中溶液,做如图实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自己猜想成立的结论。请你对他的结论做出评价______。
甲同学继续了丁同学的实验,他继续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观察到了明显的实验的现象。
得出结论:丁同学猜想不正确,甲同学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认为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
(总结与反思)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可知,在分析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成分时,首先可根据______来推断出:不参与反应的离子一定存在,然后加入适当的试剂______是否存在,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符号表示)
(1)写出编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双氧水(H2O2)是无色液体,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2H2O22H2O+O2↑,在实验室利用此反应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生成的气体中混有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C装置可用于除掉水蒸气,可选用_____作干燥剂(填名称)。根据下列各备选试剂的性质,利用D装置除掉氯化氢时,应选择的最佳试剂是:_____(填序号)
①饱和石灰水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碳酸钠溶液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H2O+CO2==2NaHC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4)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按发生、净化和收集的顺序进行连接,装置依次为_____(填装置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0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见的盐的组成填表:
名称 | 化学式 | 阴离子 | 阳离子 |
氯化钠 | _____ | _____ | _____ |
碳酸钠 | _____ | _____ | _____ |
碳酸氢钠 | _____ | _____ | _____ |
碳酸钙 | _____ | _____ | _____ |
硫酸铜 | _____ | _____ | 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图是两个常见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B. 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C. 乙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D. 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没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_____(请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
(5)钢是通过生铁炼制成的,在炼钢的过程中用纯氧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些初中化学常用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A 是红棕色固体,B、C、E、F 均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G 的溶液为浅绿色,H 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回答:
(1)A 所属物质的类别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③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若甲溶液的溶质由两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都是初中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已知它们分别是HCl、NaOH、Ca (OH)2、CaCl2、Na2CO3等五种物质中一种,丙与甲、乙、丁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将这四种物质的溶液按图所示相互滴加,现象为:试管①产生白色沉淀;试管②有气泡冒出;试管③无明显现象。
(1)甲物质是______。
(2)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向试管③滴加的溶液溶质没有标注,它可能是_____或______。
(4)甲、乙、丙、丁不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