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制备氧气及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氧气可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2)实验时,可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锥形瓶中生成的氧气通入烧杯并与杯底白磷接触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液态氧;③四氧化三铁;④五氧化二磷;⑤二氧化碳;⑥“农夫山泉”矿泉水;⑦淡黄色的硫;⑧食盐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质量/g | 64 | 10 | 1 | 25 |
反应后质量/g | 54 | 37 | 9 |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1∶2 B.1∶1
C.2∶1 D.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拨打119火警电话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小雨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和F (填字母)进行组装,此反应表达式 。
(2) 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C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
(3) 有一名同学欲用E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 通入,验证此装置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过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实验室过滤时要用到的所有仪器是:铁架台、酒精灯、漏斗、烧杯 |
| B. | 过滤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
| C. |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不再有氧气产生后所得的剩余物质可以用过滤方法分离 |
| D. | 可以用过滤方法使硬水软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煜同学通过学习知道,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车用燃料,于是他对汽油中添加乙醇的目的进行了如下研究。
【猜想】猜想1: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猜想2:可以产生更多的热量,增强汽车的动力。
【设计与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Ⅰ | 在两个蒸发皿中各加入10 mL冷水,控制相同燃烧条件,分别用乙醇和汽油作为燃料进行加热,记录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 | 用乙醇加热耗时 118 s;用汽油加热耗时56 s | 猜想2______(填“成立”或 “不成立”) |
Ⅱ | 实验Ⅰ停止加热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蒸发皿的底部 | 用乙醇加热的蒸发皿底部只有极少量炭黑,而用汽油加热的蒸发皿底部有大量炭黑 | ______(可仿照上格填写) |
【分析与讨论】(1)实验Ⅰ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不一定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
A.水的初始温度必须相同
B.加热开始计时点必须相同
C.燃具产生火焰的大小必须相同
D.蒸发皿的大小必须相同
(2)汽车的发动机、排气管等部件易出现积炭,使用乙醇汽油后,这些部件产生的积炭量将________。
(3)目前乙醇汽油中乙醇的添加量约为10%,可一定程度节省石油资源。结合实验Ⅰ的结论分析,如果乙醇的添加量过大,会使汽车动力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