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
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B+2DNO3=B(NO32+2D  
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D(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锌,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日常生活中很多铁制品表面进行喷漆,这样处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钢铁与水和氧气接触而生锈.铝在空气中就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的进行,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硬.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答,①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②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说明C是铁,同理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推出A,并书写相关的方程式;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及铝的性质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 解:(1)由C+H2SO4=CSO4+H2↑可知,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
(2)由①A+BSO4=ASO4+B可知活动性A>B;由②C+H2SO4=CSO4+H2↑可知C在氢前面;由③B+2DNO3=B(NO32+2D可知B>D;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A、B、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A>B>D;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C为铁,据A>B>D,而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锌>铜>银,可知则金属A为锌,B是铜,D是银,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4)日常生活中很多铁制品表面进行喷漆,这样处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钢铁与水和 氧气接触而生锈.铝在空气中就不易被腐蚀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的进行,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硬.
故答案为:(1)前面; (2)A>B>D; (3)锌; Cu+2AgNO3=Cu(NO32+2Ag;(4)水;氧气;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的进行;硬.

点评 明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有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干净的海水;③可口可乐;④氧气;⑤稀有气体;⑥四氧化三铁;⑦呼出的气体;⑧液氧;⑨氮气;⑩二氧化碳其中是纯净物的有④⑥⑧⑨⑩;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②③⑤⑦.(填写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井水中若含有难溶性杂质,一般通过过滤的方法清除;要证明得到的水属于硬水,可以加入肥皂水.日常生活中要降低井水(或自来水)的硬度,多采用煮沸的方法.
(2)通过电解水能得到绿色能源-氢气,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电解水时,若得到10mL氢气,同时能产生5mL的氧气,据此可以推出水的组成.
(3)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N、P两种元素含量过高,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华现象.
(4)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你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建议:洗手后随手关闭水龙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1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片比黄铜片的硬度小(填“大”或“小”).
(2)图2煤粉和木屑最先燃烧的是木屑,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3)实验室中图3装置可以作为制取氧气气体的发生装置.(填出一种气体即可)
(4)图4、图5为两种验满CO2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操作是图4(填数字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是配制4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8g,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钠时,若指针略偏向刻度盘的右边,应进行的操作是用手轻轻震动拿药匙手的手腕来填足药量;
(2)如图a仪器名称是药匙;
(3)D操作应选用50mL的量筒(从10mL、50mL中选择);
(4)E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某校同学开展了“燃烧的条件”的探究活动.

(1)实验二与实验一相比,其优点是更环保,实验一和实验二在烧杯上放了一块薄铜片,主要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对照实验二中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三能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实验三完毕,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用灯帽盖灭.
(3)从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BCD
A.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D.白磷的着火点低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甲是单质,乙、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两种气体,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
(1)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丁物质名称是碳酸钙;
(2)乙和丙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天地,“柴米油盐酱醋茶”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家庭厨房中的“柴”趋向洁净,有煤气、液化石油气,还有天然气(或CH4,甚至电)等;
(2)超市货架上的食盐品种丰富,有锌盐、钙盐、硒盐、加碘盐等.这些食盐中含的“锌、钙、
砸、碘”等是指(选填“单质”“原子”或“元素”)元素;
(3)热水瓶内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用醋酸(填一种调味品名称)除去;
(4)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5)泡茶杯中常有一层不锈钢网,它能将茶叶和茶水分开,这种作用化学实验中叫过滤(填一种实验基本操作);
(6)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烤鸭、榨菜、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其目的是去除氧气或防止食品变质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Mg,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易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通过分析,同一横行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例如:
①从左到右,由金属元素逐渐向非金属元素过渡;
②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③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或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任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