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和13%的不溶性杂质,杂质不参加化学反应)中碳酸钠的含量,取5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37.7g水充分溶解,再向烧杯中加入3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474.5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
(2)纯碱样品的质量分数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
【答案】13.2g 63.6% 10%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只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不存在于溶液中,可以求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2)依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利用方程式可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求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要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需要知道溶质的质量,而溶质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有的氯化钠,一部分是生成的氯化钠。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50g+137.7g﹣474.5g=13.2g;
(2)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x=31.8g y=35.1g
纯碱样品的质量分数:=63.6%;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3.2g;(2)纯碱样品的质量分数是63.6%;(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B.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敏同学发现:向鱼池中撒入名为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的固体物质时水面会出现一些气泡,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进行猜想)①是氢气;②是________。
(实验探究)小敏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他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做了以下两步操作: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一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 | 没有看到气体燃烧,但木条燃烧更旺盛。 | 猜想①错误 |
二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P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②正确 |
(问题讨论)
(1)实验时烧杯中也有气泡出现,说明该反应发生时会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2)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得知过氧化钙的正确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运输鱼苗时,常会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的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______(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水中便有了酸,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2)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为了得到纯净的a,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
(3)t3 ℃时,把80 g物质a加入到200 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 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 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 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2)t1℃时,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
(3)t1℃时,将4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4)t3℃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5)t3℃时,将5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红磷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成功,理由是_____。正常空气中的各成分按体积计,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要求:写完整,且顺序完全正确)。医生建议吸氧要适量,因为高浓度的氧气往往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氧中毒。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_____性。它能与人体内的葡萄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制取氧气,例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二氧化锰在其中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制碱”体现了化学科学在改造物质中的智慧。下图是某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
(1)流程I中加入药品的顺序还可以是_______。
(2)流程I中为了除去杂质,加入过量BaC12溶液、NaOH溶液和NaCO3溶液。请分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过滤后得到的沉淀含______种物质。
(3)下列关于流程Ⅱ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流程Ⅱ所涉及的反应物中共有六种元素
B“侯式制碱法”制得的碳酸钠俗称纯碱,它属于盐类物质
C过滤得到的“母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4)若在上述制取纯碱的过程中CO2和NH3都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试写出一种再获得NH3的一个最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