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无色溶液X是稀硫酸、稀盐酸、Na2C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试液、CuO粉末、Ba(NO3)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
加入的物质 | 酚酞试液 | CuO粉末 | Ba(NO3)2加溶液 |
实验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 | 产生白色沉淀 |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Na2CO3溶液 D. NaOH溶液
A 【解析】当加入酚酞试液时,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不呈碱性,所以排除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当加入氧化铜时,溶液变蓝,说明含有酸,故X是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当把硝酸钡溶液加入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故x是稀硫酸。故选A。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2018届九年级综合练习(二)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A. 2Cl B. 2Cl— C. Cl2 D. 2Cl2
A 【解析】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2018届九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关系不相符的是( )
A. 空气、海水——混合物 B. 硫粉、红磷——可燃物
C. 钢、铜——单质 D. 合成橡胶、塑料——有机合成材料
C 【解析】A. 空气、海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正确; B. 硫粉、红磷在点燃条件下都能燃烧,放出大量热,都是可燃物,正确;C. 钢是铁的合金,是混合物,铜是单质,错误; D. 合成橡胶、塑料都是有机合成材料,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测试(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MC B. 核内有115个质子
C. 是非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403
B 【解析】A、根据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可知,含有两个字母的应“一大二小”,故元素符号表示为Mc,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5,表示原子序数为11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5,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镆,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商河县2018届中考二模(5月)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证明上述实验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列关于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__________(填“A”“B” “C”或“D”之一)。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用一氧化碳气体(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测定某氧化铁样品中所含Fe2O3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挥发,也不发生反应),所选装置按“混合气体→C→E一燃着的酒精灯”的顺序连接。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装置编号 | C中玻璃管内固体 | E中溶液 |
反应前质量 | 20.0g | 200g |
反应后质量 | 16.8g | 213.2g |
①装置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装置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②选择合理数据计算氧化铁样品中所含Fe2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③上述实验在E装置的后面放一温燃着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
A→D→G 2H2O2 2H2O+O2↑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O2已集满。 A 3CO + Fe2O3 2Fe + 3CO2 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 10.7g 烧掉多余的一氧化碳气体,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1)①制取氧气应该选择A装置,干燥氧气应该选择浓硫酸,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顺序为:A→D→G;②过氧化氢分解能够产生水和氧气,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商河县2018届中考二模(5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兴趣小组在做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图中A点所示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B.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C. 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溶质NaCl和NaOH
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D 【解析】A、图中A点所示溶液pH大于7,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错误; B、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正确;C、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盐酸过量,故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NaCl和HCl,错误;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碱性逐渐变弱,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商河县2018届中考二模(5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A 【解析】A、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本诗句中的烽火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诗句说的是一夜下了很多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本诗句写的是狂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本诗句主要是写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赤峰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6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C 【解析】 试题分析:A.从图中可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第一层为2;第二层为6。此项不正确。B.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项不正确。C.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个,在化学反应是易失去电子。此项正确。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C项。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福建省永春县化学质检试卷 题型:填空题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
(1)变化Ⅰ的产物所属物质类别为_____。(填“氧化物”或“酸”、“碱”、“盐”)
(2)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3)从变化Ⅰ与变化Ⅱ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两个变化过程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把变化Ⅰ的产物转化成有机物______(填物质的名称),该物质是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氧化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能。
氧化物 C 变化Ⅰ的过程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改变了而原子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葡萄糖 热能 【解析】(1)变化Ⅰ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水属氧化物;(2)变化1是化学变化,变化2是物理变化,降温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故选C;(3)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分子,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生成了新分子;(4)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其中葡萄糖属于...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