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l~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2)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
 
,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
 
(填数值),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填下面的序号)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3)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4)如图是几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5)市场上销售的“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加碘盐”中的“钙、氟、碘”等所指的是
 
(选填“原子”、“分子”、“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家进行解答;
(2)根据原子的构成微粒以及微粒的电性进行填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3)根据12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进行解答;
(4)根据决定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解答;
(5)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
解答:解:(1)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家有门捷列夫;故填:门捷列夫;
(2)查表知硫元素的核电荷数是16,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氟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填:16;7;F;A;
(3)12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填:失去;阳离子;
(4)决定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②③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②③;
(5)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加碘盐”中的“钙、氟、碘”等所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点评:此题是对元素周期表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读表以及相关信息的查找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制造氮肥的第一步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氨气NH3,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化合”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实验室用灼热的铜网吸收氧气以制取氮气
B、用木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防毒面具中充填活性炭以吸附毒气
D、糖厂用活性炭除去糖液中的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①
 
,②
 

(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图B),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王丽同学轻轻捏C中胶头,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是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其元素符号为
 
,若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3)由表中信息可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②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往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 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Cu、Zn、Fe,滤液中有Zn2+、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分子数目B、元素种类
C、物质种类D、分子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探究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踏上探究之旅,我们其乐无穷!
(1)探究物质的用途
水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物质之一.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图1、图2、图3三个实验中都用到水,我能说明水的作用.

A、硫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A瓶中的水:
 

B瓶中的水:
 

C瓶中的水:
 

(2)探究物质的组成
小明同学对石蜡组成的探究:他以蜡烛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
 
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
点燃蜡烛,把一只内壁滴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观察
 
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
归纳: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
 

(3)探究物质的性质
如图4所示,小文同学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①我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该现象说明了
 
;③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出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5.4g铝箔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时,消耗氧气多少千克?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少升?产生三氧化二铝多少千克?(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