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成锅   红颜色的水通过活性炭变成无色
B.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汽油挥发   石蜡熔化
D.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瓷碗破碎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水铸成锅只是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红颜色的水通过活性炭变成无色,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是由于水分蒸发,晶体析出,属于物理变化; 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有新物质碳酸钙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瓷碗破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察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发生了物理变化;②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小组同学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猜想】在自然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设计实验】方案一:甲同学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甲同学认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1)甲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理由是不合理,因为蔗糖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因此不能确定蔗糖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方案二:乙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使其分解..

(2)在烧杯中观察到小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现象,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同学们认为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请你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完成下表内容.
 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2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4)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5)取m1g蔗糖进行乙同学的实验,并测得其中碳的质量为m2g,若要确定一个蔗糖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还应知道的数据是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铜与另一种金属的混合物粉末,现欲测定其组成,另一种金属是镁、铁、锌中的一种,取混合物粉末10g放入烧杯中,将200g19.6%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表,请回答:
次数123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505050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7.65.22.82.4
(1)欲测定其组成,要求出铜的质量,请写出求铜的质量的思路因铜与酸不反应,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2.4g即为其质量.
(2)若参加反应的金属为R,请写出R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H2SO4═RSO4+H2↑.
(3)通过计算判断金属R为何种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小明制作了图甲所示的简易酸碱灭火器装置,进行图乙所示的灭火操作后,对瓶中残留液体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另取少量残留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残留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
A.碳酸钠和硫酸B.硫酸钠和盐酸C.硫酸钠和硫酸D.氯化钠和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用化学符号表示:
(1)4个氧分子4O2
(2)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3)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stackrel{+2}{Mg}$O;
(4)6个铜原子6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往往会影响反应结果.如图,小安同学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加到5毫升饱和NaOH溶液中,发现了如下现象:当滴加1~6滴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CuSO4溶液,又产生了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过一会沉淀逐渐变黑色.小安认为此现象的产生与Cu(OH)2的性质有关.
【查阅资料】
①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放出热量;
②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会分解生成CuO.
【实验探究】为了Cu(OH)2的某些性质,小安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组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毫升蒸馏水中,充分振荡.常温下Cu(OH)2不溶于水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毫升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振荡.  粉末不消失Cu(OH)2不溶于稀NaOH溶液 
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毫升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振荡.  沉淀消失,溶液变成亮蓝色 Cu(OH)2可溶于浓NaOH溶液 
(1)请将实验甲的现象填写完整粉末不消失.
(2)小安设计实验乙和丙是基于验证怎样的假设?验证氢氧化铜的溶解度随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3)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较多量CuSO4溶液时,会出现蓝色沉淀增多且沉淀逐渐变黑,结合探究结果和提供信息,请解释上述现象的原因:当较多量CuSO4溶液有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溶液会稀释,使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无法溶解,同时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水温升高到70℃以上时,氢氧化铜会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在实验室里,小明和小白两位同学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塞外往往有少量白色粉末,白色粉末是什么呢?
他们作出以下三个猜想:
猜想Ⅰ:白色粉末是NaOH固体
猜想Ⅱ:白色粉末是Na2CO3固体
猜想Ⅲ:白色粉末是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为了探究上述猜想,他们取白色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水配制成溶液进行实验.
(1)NaOH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
(2)小明作出猜想Ⅱ的依据是氢氧化钠完全与二氧化碳反应;
(3)小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大于7,认为猜想Ⅲ成立,小白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合理的,其理由是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的金属单质,小衢同学利用下面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
(2)为了收集废气中的CO,方框中连接的是装置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b→e(用箭头和各接口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