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
(2)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不能,因为如果利用硝酸钡溶液,则会带入杂质硝酸钠;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取上层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钠已除尽;
(4)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其理由是不能颠倒,这是因为如果颠倒顺序,则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无法除去;
(5)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不严密,这是因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是足量的,会导致过量的碳酸钠无法除去.

分析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
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1)步骤③中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填:BaCl2+Na2CO3═BaCO3↓+2NaCl.
(2)因为如果利用硝酸钡溶液,则会带入杂质硝酸钠,所以操作②不能用硝酸钡溶液.
故填:不能,因为如果利用硝酸钡溶液,则会带入杂质硝酸钠.
(3)进行操作②后,判断硫酸钠已除尽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钠已除尽.
故填:取上层清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硫酸钠已除尽.
(4)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③、④操作顺序不能交换,其理由是如果颠倒顺序,则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无法除去.
故填:除去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颠倒,这是因为如果颠倒顺序,则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无法除去.
(5)此设计方案不严密,理由是:因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是足量的,会导致过量的碳酸钠无法除去.
故填:不严密,这是因为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应该是足量的,会导致过量的碳酸钠无法除去.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下表的空格内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意义.
化学符号$\stackrel{+3}{Fe}$2MgP3N2Ag
表示意义+3价的
铁元素
2个镁原子磷元素3个氮分子单质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炼铁的相关内容时,对炼铁时还原剂的选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单质碳也具有还原性,生成的产物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相同.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frac{\underline{\;高温\;}}{\;}$4Fe+3CO2↑.
为什么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
【猜想与假设】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不易完全.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称取两份相同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一份与足量的碳粉均匀混合放入下图装置A的试管中;另一份放入下图装置B的玻璃管中.

②装置A和B两组实验同时进行.在装置B的反应中,实验开始前应先通CO(选填“通CO”或“加热”);实验结束后应继续通入CO直至冷却至室温,其原因是防止高温下铁又被进入的空气氧化.
【实验现象】当装置B的玻璃管中固体完全由红色变为黑色(填“红色变黑色”或“黑色变红色”)时,装置A的试管中仍有红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焦炭和铁矿石都是固体,接触面积小,反应确实不易完全,这可能是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的一个原因.
【交流与反思】经过查阅资料和讨论,该小组同学发现除了上述原因外,工业上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铁矿石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试写出其中的一个:焦炭是固体,不容易和生成的铁分离.
【完善实验】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甲同学认为在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中可能还会有CO产生.经检验证实碳还原氧化铁所得的气体中确实含有CO和CO2,因此装置A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同学们都能解释红色固体物质的出现,请你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CuSO4=FeSO4+Cu.但却对气体的生成产生了疑问,这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O2、SO2等.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较简单的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的气体中,若复燃,说明是氧气.
(2)乙同学认为是SO2,但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
(3)甲、乙同学的实验结果表明气体中既不含O2也不含SO2,丙同学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推测气体可能是氢气.
【实验探究】丙同学为了检验该气体,收集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且管口略向下倾斜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听到很小的声音.然后再将气体用带尖嘴的导管导出点燃且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气体在空气里安静的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觉到发热.结论:铁粉与硫酸铜的溶液反应时,产生了该气体,该气体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 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黄金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放入烧杯内,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也不参与反应),具体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反应后
石灰石样品质量6.0克杯内物质总质量
63.8克
稀盐酸质量60.0克
烧杯质量100.0克烧杯质量100.0克
(1)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克
(3)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张南同学取来某种品牌的胃药30g放入烧杯中,再加入82g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混合物的质量为103.2g,此时溶液的pH.7.若此胃药中只含氢氧化铝、氧化镁、碳酸氢钠等常见的治疗胃病药剂中的一种.且胃药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试回答:
(1)此胃药中含有的治疗胃病药剂是碳酸氢钠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
(3)列出参加反应的药剂质量(x)的比例式为$\frac{84}{x}=\frac{44}{8.8g}$
(4)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FeSO4、CuSO4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尽铜中的铁;
(3)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是FeSO4(填化学式);从滤液中获得硫酸亚铁晶体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氯化铵都属于盐类B.合金和合成纤维都属于合成材料
C.火碱和纯碱都属于碱类D.葡萄糖和碳酸钾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俗语说明(  )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的体积在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