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 质

反应前/g

5

2

20

22

反应后/g

待测

11

28

5

A.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 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D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反应后甲的质量为X,故5g+2g+20g+22g=X+11g+28g+5g,得X=5g,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不变,乙和丙的质量增加,丁的质量减少,故甲可能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丁=甲+乙。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可能为催化剂会没有参与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丁=甲+乙,符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在稀硫酸中:Na+、Cu2+、OH-

B. 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Cl-

C. 在氯化钾溶液中:Ag+、H+、CO32-

D. 在氢氧化钙溶液中:NH4+、Mg2+、NO3-

B 【解析】A、在稀硫酸中,稀硫酸中的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氢氧化铜,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在硫酸铵溶液中,三种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硫酸铵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C、氯化钾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产生氯化银沉淀,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银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碳酸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黑龙江省嫩江县2018届九年级3月升学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反应物是

A. 大理石和稀盐酸 B. 大理石和浓盐酸

C. 碳酸钠和稀盐酸 D. 大理石和稀硫酸

A 【解析】A、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且小块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率适中,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它与稀盐酸,正确;B、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错误;C、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但反应速率太大,难以控制,错误;D、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时,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错误。故选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 食盐水(pH≈7 ) B. 牙膏(pH≈9) C. 肥皂(pH≈10 ) D. 米醋(pH≈3)

D 【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黄蜂的毒液呈碱性,所以应使用米醋中和。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实验,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装石蕊的烧杯中。

(1)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CO2+H2O==H2CO3 【解析】(1)试管内的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石蕊变红,故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管内压强减小,故试管内液面上升;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 B. 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C. 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 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

B 【解析】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A、氧气可以支持呼吸,人体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等,故是化学变化,故氧气能用于急救病人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错误;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人工降雨是物理变化,故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干冰的物理性质,故正确;C、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如图)的主要目的是( )

A. 隔离空气 B. 便于灭火人员通行

C. 隔离可燃物 D. 沿通道扩散浓烟

C 【解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山林开辟防火带防火是隔离可燃物的原理防火,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来凤县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

C. 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

D. 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A 【解析】A、纵坐标是剩余固体质量,温度越高,剩余固体越多,表明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故A错误;B、t1℃时,剩余固体都是10g,说明溶解了20g,甲、乙的溶解度均为40g,故B错误;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固体减少5g,应该是溶解了5g,故C错误; D、c中剩余固体最少,a中次之,b中剩余固体最多,所以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故D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为了测定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同学决定用一根在家中杂物堆存放已久的小铁钉,与稀盐酸反应进行数字收集。实验过程有关内容以图像的形式记录如下图,其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FeCl2+ H2↑ 。

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铁钉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克。产生这份氢气共用去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克。

②计算实验所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0.2 100 7.3%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是0.2g,所用的盐酸的质量为150g-50g=100g。 【解析】 设实验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Fe + 2HCl=FeCl2+ H2↑ 73 2 100g×x 0.2g 答:实验所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